广东工艺美术产值连续十九年全国第一的“秘密”,就藏在这场展览里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
2024-09-28 21: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8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支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共同主办的“粤韵匠心,艺铸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广东工艺美术大展”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本次展览分为“海丝遗珍”“绽放新生”“改革繁荣”“勇攀新高”“美美与共”等五个篇章,共展出包括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精品近200件(套),涵盖雕刻、陶瓷、漆器、家具、金属、结绣、剪纸、编织、印染、新兴工艺美术等十余个门类。

展览汇集众多大师的匠心之作,作者包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6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2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3人,以及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作者6人。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见由60多位广绣艺人集体创作完成的广绣《岭南春晓》,由200多颗橄榄核镶嵌而成的最大榄雕《中华世纪龙》,曾获中国深圳文博会金奖的最小手拉壶《六和乾坤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别金奖的紫砂壶作品《蜂菊》,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镇馆之宝、使用金线长达20万米的潮绣《九龙屏风》、巨无霸子母玉球《新世纪的春天》等亮点作品。

其中,颇为吸睛的潮州瓷塑《盛世大花篮》为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陶瓷花篮,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蔡光秋主创。六角六边形的花篮实体高1.8米、宽1.18米,连木座高2.28米,篮面花卉近千朵。蔡光秋表示,该作品历时一年多精心打磨。制作最大难点在于用一品红釉烧成,温度要求达到1300℃以上,土坯在制作过程中常易变形、开裂,烧成率仅两成。

记者了解到,清代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也成为中国外销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中转基地。当时,广东工艺美术品成为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引发西方社会的“中国风”时尚。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工艺美术注重挖掘、保护品类和绝技,创作出一大批面貌一新的作品,外销工艺美术品增长可观。

在1957年于广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广东特色工艺美术品大受欢迎。改革开放后,广东工艺美术与时俱进,陶瓷、漆器、雕刻、刺绣、藤竹编等领域技术攻关、大胆创新。如今,广东工艺美术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产业化区域特色明显,并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将新兴工艺美术纳入地方性法规保护。

截至2022年,广东工艺美术产值连续十九年全国居首。广东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代代广东工艺美术工作者,秉承岭南文化精髓,汲取改革开放精神,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工艺美术具有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广东作品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并存。《龙腾大湾区》这幅刺绣作品,将仿若长虹卧波的港珠澳大桥针黹其中,恰如时代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15件(套)潮玩也于本次展览亮相,包括国风金属立体拼图、拼装模型、积木、盲盒、手办等,深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中国潮玩中心负责人赵玉贵介绍,“潮玩代表工艺美术更具活力的未来。今天的工艺美术,也正从传统的工业制造,向科技智能、语音互动、社交分享等方面转变,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全球超过七成的潮玩,都来自“中国潮玩之都”东莞。

本次展览除有向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直接征集的作品外,还从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场馆以及河南、河北、浙江、福建、四川、安徽、山西等兄弟省份遴选一批精品力作。

“这次工美大展可谓广东文化界的艺术盛典,多角度展示广东工艺美术一路走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反映出广东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戴智指出,本次展览展示不同时代工艺美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据悉,作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第八届)会长,戴智在传承保护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工美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和尝试。其积极建设完善省级非遗工作站、省级工艺美术博物馆,推动建立广东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开展20个国家级重点非遗品种和技艺“保护、传承与创新”项目,助力广东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

戴智倡导“工艺美术文化赋能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理念,以“工艺美术+产业”模式引领发展,跨界赋能汽车内饰、彩妆产品、包装设计、装饰装修、游戏开发等产业创新发展,并牵头打造工美产业园集群,其中广州工美港由改造前年产值仅4000万元的老旧厂房转型为年产值150亿元的“双创”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园标杆。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