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27日上午,“盛世华章 奋斗有我”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宣讲报告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9名宣讲员从群众角度、用群众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述人民群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生动讲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陆建新1982年来到深圳,参建当年的中国第一高楼——160米的国贸大厦。“一开始,7层以下采用传统的翻模施工,常规就是7、8天建一层。正好旁边楼上挂着一个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下,我们决定改用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的滑模施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由此诞生。”陆建新回忆说到。后者的地王大厦建设中,竣工验收偏差仅为25毫米,是美国钢结构施工规范允许偏差的1/3,为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树立了标杆。
在建设深圳新地标——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时,陆建新面对从业以来最严峻的技术挑战,团队研发了“塔吊支承架悬挂拆卸技术”,缩短工期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并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特别金奖”。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发电机首席技师王建涛30年前毕业来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工作是发电机检修,其中,风险最高、耗时最长的工作是抽转子。转子重233吨,长15.38米,最小间隙仅0.05米,如果不小心碰撞,损失以亿元计算。要是能发明出小型特种机器人,沿着0.05米的缝隙爬进发电机去干活,就不用抽转子。
王建涛查阅大量国外机器人的资料后,开始构思自主研发机器人。后来,他和同事干脆搬到了实验室,和研发待改进项目“死磕”到底!2022年5月,机器人顺利完成所有检修任务,最终取得成功。在深圳市支持下,“王建涛核电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顺利开办,目前,工作室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电机队获评全国电力优秀运维班组。
编辑 李璐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