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这些汉简所载内容填补了许多史籍记载“盲区”,再现了汉代边塞防御体系和丝绸之路繁盛景象。9月25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甘肃行记者团走进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探寻辉煌中华两千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真实事件、智慧光芒。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有近4万枚简牍。
记者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20世纪以来共出土6万多枚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汉简总数一半以上,被誉为“汉简的故乡”。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国家一级专题类博物馆,集简牍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学于一体。现收藏各类文物50129件(组),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共31943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组)。馆藏文物以简牍为主,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共计近4万枚,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丝绸及纺织品、竹木器漆、金属器、动植物标本等文物有1万余件。
“数量众多、品类丰富的馆藏简牍文物中蕴含、保留、书写、叙述了辉煌中华两千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真实事件、智慧光芒,记录的是泱泱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甘肃简牍博物馆副馆长徐睿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参观过程中,解说员向记者重点介绍了镇馆之宝——居延和悬泉置出土的里程简,该简详细勾勒出丝绸之路东段长安到敦煌中间各个节点城市的驿置路线、具体里程,揭示了从西汉政治中心长安赴西域“第一国道”的秘密。“这些里程简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地图导航’,让丝绸之路不迷航。”
记者了解到,新馆于去年9月份开馆,积极策划了多个精品主题特展,获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好评,开馆一年来已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我们去年还在香港举办了展览,希望让汉简文化、中国文化借助大湾区这个平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徐睿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博物馆的联系与沟通,策划更多的展览,让简牍故事、甘肃故事、中国故事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