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之镜”2024第4期讲座于9月21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此次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汪亓为市民带来一场《禹之鼎的绘画天地——兼谈其与王翚的交游》的讲座,综合介绍清代艺术家禹之鼎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并围绕其与诗坛祭酒王士禛、艺苑巨匠王翚、收藏家翁嵩年等人的交游,分析对其创作名士肖像画的成因、笔墨渊源,勾勒出画家的一个侧影,为观众了解禹之鼎提供一个别样的观察角度。
汪亓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书画研究,曾发表《康熙皇帝肖像画及相关问题》《论禹之鼎为王士禛绘制多幅肖像的原因》《仇英〈职贡图〉卷流传考略》等论文,编著《翰墨华光——故宫博物院藏现代名家绘画》《傅抱石》《张大千》等图录。曾主持筹备“二十世纪上半叶绘画名家作品展”(2005年)、“赵孟頫书画特展”(2017年)展览。
汪亓在本期讲座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禹之鼎的生平,及其在绘画上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围绕他笔下的作品题材丰富、技法全面的特点,从时代观念使然、受身边文人与收藏家、画家的影响、外来的需求形成重要推力等方面,分析禹之鼎能够超乎寻常画家、得享盛誉的原因。
汪亓介绍说,禹之鼎擅画人物、山水,尤精“写真”,白描法、墨骨法、江南法皆有造诣,笔下人物形神兼备,且擅长将像主置于丘峦林壑之间,借以烘托像主的高情逸致。他笔墨出众,且颇通文理,颇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一时名人肖像俱出其手,被称为康熙年间的肖像画圣手,王士禛言其“名重辇下”,禹之鼎亦善山水、花鸟,广取宋元之法,自出新意。
汪亓表示,以文人肖像为主题的行乐图,到明末清初已然成为反映文人生活的主流载体。行乐图不仅可以承载人物形象的记录功能,还是表达像主志向、社会形象的一种媒介,广为士人阶层所接受。禹之鼎为当时诸多文人官宦所作的行乐图,既能传神写照,也能借画面中山水、庭园、树石、草木烘托氛围,展现像主的精神气质、雅好襟怀,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认可。
在肖像画方面,禹之鼎写真人像清雅秀润,颇得文人雅士偏爱,从今存的画迹来看,禹之鼎为高士奇、朱彝尊、王翚、宋荦、王原祁等文坛领袖、艺苑名宿均图写过肖像。他擅长将诗情融入画面,凭借对诗句内涵的透彻理解,和画家过人的笔墨技巧,使肖像画生出绝佳意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最富文人气质的肖像画家。
汪亓经过多年深入探究,对禹之鼎的山水画创作及笔墨技法来源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观点。他认为,禹氏山水中有一类是当时潮流推崇的水墨山水,但不容忽略的是,禹之鼎山水中还存在摹古的青绿山水,其津梁便是明代吴门四家的仇英,如故宫博物院藏的禹之鼎《题扇图》即是对仇英《右军书扇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的摹写,二者不但题材相同,构图与画法也几近一致。
除了介绍艺术成就之外,汪亓还介绍禹之鼎同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的交游。禹之鼎的画艺从王翚处获益颇多,而且交谊长久。两人同在京师时,联袂为诸位文士创作行乐图,可谓互做助力,共存共荣,为艺坛投射下一片优雅的光影。
据介绍,“美读之镜”是关山月美术馆图书文献馆倾力打造的以中外艺术史和艺术鉴赏为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每年举办5期。本年度主题为隽永如诗的中国古代绘画,为市民带来专业且深度的艺术内容。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