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慧科技让她们当上“甩手掌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雪松 /文 丁庆林/图
2024-09-12 18: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杨凌揉谷镇田东村的王姐乐颠颠的,她昨晚刚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订单。王姐的“青皮她果园”是陕西知名的“南果北种”基地,不仅把来自南方的火龙果和阳光葡萄种得又香又甜,还扩展出火龙果种苗繁育等业务。

王姐的果园很大,有36个大棚,但有了一款“黑科技”的帮助,她管理起来省心省力。深圳特区报记者看到,每个大棚门内侧都挂着一个橙色的金属机箱,主棚里则有一个大液晶展示屏,全果园的卷帘、卷膜、浇水、施肥、打药,可以全自动设定执行。让她当上“甩手掌柜”的,就是这套提供智能物联网云服务的“棚掌柜”。

家里手机一点,地里大棚就卷

记者了解后得知,王姐和农户们爱用的“棚掌柜”是一款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

“看,第1组卷帘东北卷起、东南卷起,温度35.9℃、湿度58.9%、光照11650Lux……还有视频监控画面。”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磊打开手机小程序向记者展示“棚掌柜”实时操作界面,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各种环境数据全部清晰明了。

每个温室大棚里都设有温、湿、光以及土壤氮磷钾等传感器,结合多要素气象站、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连线汇聚于一个控制箱上,再通过云端协同到手机小程序或总控板上。当这些参数超出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时,“棚掌柜”系统会自动启动或远程手动启动相关硬件设备,对大棚环境进行精准调控,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风棉水肥药”五位一体化的远程控制和精细管理,不仅帮助农户有效地减少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提高了作物的品质。朱晓磊介绍说,农户可以凭借一部手机,省心、安全、高效地管理几个或者多至上百个大棚。

“种棚不再耽误走亲戚”,“棚掌柜”这句广告语现在被当地熟知。“其实这话就出自一个种植葡萄园的大姐之口,她对我说:‘那些数据啥的我没文化看不懂,但有了自动升降管理,种棚不再耽误我回娘家了!’”朱晓磊笑道。

智慧化设备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

“人工放棚时,一不留神就会导致翻棚,人也受伤。有了棚掌柜,我们果园省了放棚、放棉被的4个人工。一个人工成本要2400元/月,一年有10到11个月工期,这样算下来,每年能节省开支近10万元。”王姐对记者说,“最重要的是,它的工作准确率非常高。冬天下雪时候,如果有一天棉被升降有问题就坏事了,果子会被冻死。另外修建一个大棚也要七八千块钱。当时杨凌自贸办推荐我们用棚掌柜,我半信半疑。他们说先不收费,可以先安装试用,说明非常有底气。一试之下真的省心省力,我马上把36个大棚全安装上了。”

“棚掌柜”是杨凌自贸办提供平台、招商引资来到杨凌上合农业国际贸易港的企业。朱晓磊向记者介绍说,棚掌柜的机板是在深圳生产,在杨凌整机安装。年产10万台的杨凌棚掌柜智能设备“智”造中心项目已正式投产,全国大多数省份的数万名“棚主”农户在使用其服务。“云南有个大客户正在和我谈代理业务,涉及三四千个大棚的改造安装。”

“棚掌柜”总经理朱晓磊给杨凌的果农讲解智能云服务控制箱的使用。

目前,“棚掌柜”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移动版智能操控设备。朱晓磊说,为了减轻农户的负担,公司将售价降了一半,中国移动公司也进行了推广补贴,“农户现在每个月充值几十元手机话费,就能领到一台棚掌柜产品了。而我们公司的收益是农业大数据的规模性积累,这些增值的大数据资产才是宝贵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棚掌柜控制柜获得了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颁发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这意味着“棚掌柜”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国家认可,也为这款设施农业高科技产品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保障。

现在,“棚掌柜”跟随西农专业团队正将设备推广至“一带一路”国家,让“中国智造”走向海外。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雪松 /文 丁庆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