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4中国电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能源学人产学研大会在深举行。此次论坛聚焦产业前沿动态和技术创新,以搭建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讨电池产业发展路径与未来方向。深圳特区报记者现场获悉,2023年,深圳先进电池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
徐政和、王朝阳等行业专家“大咖”在论坛分别做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立泉表示,储能产业和低空经济的关键是固态电池,特别是固态锂电池和固态钠电池。为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关产业发展不仅要关注选固态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也应重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解质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技术、大面积固态电解质薄膜连续制备技术、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制备技术等。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政和从动力电池回收的全球背景、产业技术工艺、最新研究进展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并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他认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预计25年市场能达到400亿,将强力支撑起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及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王朝阳认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正引起出行方式的重大变革,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是同时实现飞行汽车低成本、高运营收入的关键,对飞行汽车真正实现商业化至关重要。飞行汽车对电池的快充能力和循环寿命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快充能力和循环寿命是新体系电池能够真正在电动飞行汽车中应用的关键前提。
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会长陈寿说,该协会致力搭建政企互信,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平台,并全力推动“新三样”出口出海;牵头建设了国家新型储能产业技贸评议基地,带动企业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助力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组织行业企业考察欧美市场,推动与匈牙利、比利时、荷兰、捷克等一系列政企互访,助力企业不断开辟国际市场“新蓝海”;牵头成立了深圳首个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学院——深圳锂电产业学院,开展的首门课程已覆盖超1.7万人;出版发行全国首部储能材料领域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填补了国内锂电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空缺。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出台系列产业政策和规划,打出“产业空间+产业基金+财政支持”等组合拳,先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2023 年,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近 3000 亿元,集聚比亚迪、贝特瑞、德方纳米、欣旺达等相关企业超 1200 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8 家,上市企业 52 家。
深圳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加速打造继电子信息产业后的深圳市第二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同时,深圳大力发展低空与空天、电子信息、先进储能等产业,为先进电池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