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黄肥” 这些“螃蟹骗局”你遇到过吗?| 有料

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2024-09-10 12:0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近日,部分消费者反映在购买螃蟹时遇到了“假蟹”“低价蟹卡”等骗局。

不久前,网红辛巴和三只羊因螃蟹而起的激烈“互掐”,让众人再次关注到螃蟹市场。秋风送爽,品蟹时节又悄然而至,不少家庭将螃蟹纳入购物清单,视为餐桌上一道重要美食。

然而,随着线上线下螃蟹的上市,多名消费者向读特新闻记者反映,自己遭遇到螃蟹缺斤少两、质量参差不齐、蟹卡兑换难等问题。

线下:

“超市特供”的低价蟹,拿回家却“无从下口”

家住黑龙江的林女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不久前,她在街上遇到有人用货车拉着海鲜在售卖,售卖者声称是给饭店送货剩下的,急着出售。在他的说辞和低价诱惑下,林女士以1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两箱螃蟹。原本计划享受“大餐”,回家后却发现里面都是冰和空壳,蟹肉也已经变质,根本无法食用。

受访者供图

无独有偶,家住河北的范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范先生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他在超市的楼下以30元一斤的价格,购买了两斤有着阳澄湖大闸蟹标识的螃蟹,回家却发现里面都是冰冻的蟹壳,和几只没什么肉的螃蟹。根据范先生描述,售卖者声称“这些螃蟹是从浙江拉来给永辉超市送货的,公司给超市发多了,拿出来换点烟钱。”然而,当范先生第二天拿着螃蟹准备去找售卖者理论时,却发现人和货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范先生来到永辉超市询问,才知道这伙人根本就没有给超市送过货。

受访者供图

读特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不少消费者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且这些骗局都有着相似之处:售卖者往往开着外地牌照的冷链车,打着盒马,永辉,沃尔玛等超市供应链的名号,在写字楼附近售卖,原因多是“超市退货”“拉多了卖不完”,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售卖。而冷链车中的冻蟹,大部分是死蟹和冰水。

线上:

蟹卡交易问题层出不穷

除了线下买蟹容易“踩坑”,线上的问题同样层出不穷。近年来,蟹卡作为一种大闸蟹交易的预支付形式,在市场中愈发常见。然而,一些商家却通过虚标产地等手段,出售变质螃蟹,或者在蟹卡兑换时设置重重障碍,导致消费者难以兑换成功。此外,蟹卡市场还存在价格注水、超发蟹卡等问题,部分商家甚至在蟹卡到期后不兑换,直接卷款跑路。有消费者表示,自己的蟹卡只有一年的有效期,却迟迟约不到时间提蟹,最后只能等待它失效。随着今年蟹卡兑换即将开始,不少市民也对此表示担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如果品牌线上销售额达到5亿元,通过控制20%的消费者无法提货,商家可以在三年后空手套回1亿元净利润,部分商家便以这样的模式出售蟹卡用以牟利。

此外,如“蟹太太”等一些品牌因为多次违规,被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取消了会员资格。相关通报显示,这些品牌存在“短斤缺两”、虚假标注和发布虚假广告等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大闸蟹相关企业8038家,2023年全年注册660家,同比增长31.47%。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261家,其中1月至8月注册251家,8月注册量高达93家。从区域来看,大闸蟹相关企业具有较强的地域聚集性,江苏以5925家相关企业居全国存量首位,与阳澄湖大闸蟹产地重合。 

消费者如何能买到正宗的、高品质的大闸蟹?深圳一位阳澄湖大闸蟹经销商告诉读特新闻记者:“阳澄湖大闸蟹防伪标识每年都会变,今年的颜色和图案要到9月25日开湖的时候才能揭晓,消费者要注意识别。”他还提到,一些商家会通过将外地的螃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以低价出售蟹卡,并利用假冒的地理标志和防伪标签来误导消费者。

另一名业内人士则表示,阳澄湖大闸蟹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为登记证书持有人。“因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政策影响,阳澄湖大闸蟹每年产量有限,所以价格会恒定在合理区间内,如果价格过低,可能是产地作假。”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