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大风!
“摩羯”越来越近了!
9月6日14时
台风“摩羯”距离海南省文昌市
偏东方向约65公里!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9月6日13时35分,海南文昌观测到16级大风(54.5米/秒)!此前,台风“摩羯”10级风圈已于上午11时许上岸海南文昌,文昌龙楼镇已经测得38m/s的13级大风。
视频感受
“摩羯”影响下的海南文昌👇
另据@深圳天气消息,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路径近四个时次开始北翘,6日13时其中心最大风力17级以上(68米/秒),预计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看卫星云图
不得不感叹“摩羯”的台风眼太圆了
要跟大家说的是
台风眼越圆
说明破坏力越大!
9月6日早晨
“摩羯”迅速发展出了外眼墙
包围住了内眼墙并开始收缩
这表示其第二轮“眼壁置换”正在进行中
中午起
“摩羯”的内眼墙迅速减弱
逐渐和外眼墙融为一体
卫星云图可见
“摩羯”的台风眼有所扩大
并且再次变圆变清晰
这是“眼壁置换”即将完成的信号
或将在6日下午3点前后彻底完成
随后以近巅峰强度登陆海南文昌
中心穿过海口后
夜里再次登陆广东徐闻
9月7日还可能第三次登陆
我国广西和越南交界处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还没上岸
便已经加冕东半球“风王”宝座
为何来势汹汹?
科普时间到👇
“摩羯”属于秋台风
台风“摩羯”于9月1日生成,是今年首个秋台风。据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周冠博介绍,在气象学上,秋台风一般指9月至11月期间形成的台风,它与夏季台风相比,强度更强,路径比较偏南。“摩羯”发展迅速且威力不断增强,主要是因为海温条件比较好,南海北部海面,也就是台风移动路径的前侧,海温普遍高达30至31摄氏度;另外环境风垂直切变比较小,有利于台风暖心结构的维持和发展。同时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也为台风“摩羯”的快速增强提供了持续的水汽和能量来源。
或赶超十年前的“威马逊”
从发育过程、路径,再到巅峰强度,台风“摩羯”几乎都是2014年第9号“威马逊”的翻版,极有可能会是一个被除名的台风。
从发育过程看,“摩羯”和“威马逊”都是进入南海后爆发式增强。“威马逊”一天之内从台风增强为超强台风,“摩羯”更是十分罕见地只用了16小时完成了从强热带风暴到超强台风的集中爆发增强。
从路径看,“摩羯”和“威马逊”都是西行台风,且登陆路径极为相似。“威马逊”2014年7月18日15时30分先登陆海南文昌,18日19时30分再次登陆广东徐闻,19日7时10分第三次登陆广西防城港。而“摩羯”首登地也瞄准了海南文昌至广东雷州一带,之后进入北部湾后将在广西防城港到越南北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
强度来说,台风“威马逊”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其巅峰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2米/秒,登陆海南文昌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70米/秒,890百帕);“摩羯”6日早5时进入强度鼎盛期,目前仍维持68米/秒巅峰状态,并将以超强台风级(17级或17级以上,60-65米/秒)登陆琼粤沿海。
深圳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向读特新闻记者介绍,台风“摩羯”目前属于超强台风,中心风力17级以上,对登陆地影响是巨大的。未来台风可能略有被抬,将于6日下午至傍晚在海南文昌到广东雷州一带沿海登陆。6日深圳间歇性降雨频密,累计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南部沿海最大阵风维持在7-9级,高地及海区9-11级,夜间风力逐渐减小。
登上热搜!啥是“眼壁置换”?
台风一般可分为台风中心(眼区)、台风云墙(眼壁)、螺旋雨带三部分。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沈雨旸介绍,“眼壁置换”一般是出现在很强的台风当中,是在原有的眼壁(内眼壁)外圈形成新的眼壁(外眼壁),之后内眼壁逐渐减弱崩溃,外眼壁不断加强并最终成为新的眼壁,是极强的台风发展过程当中的结构调整阶段。
一般在置换的过程中台风会变弱,台风眼可能会不清晰,置换成功之后强度又会增强。
深圳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表示,这种结构变化是由于台风内部的强烈风力和空气旋转导致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相互平衡抵消,使得强风无法向中心聚合,从而在台风中心形成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这种无风区域被称为台风眼,而围绕台风眼的狭窄环流,即风眼墙,是热带气旋中风力最强劲、天气最恶劣的地方,同时气压有最大的差距。
防御台风不应只关注登陆地
在看台风路径预报图时,你注意过图中那个扇形阴影区域吗?其实,它不是台风影响范围,而是台风路径的“包络线”,代表着台风中心未来移动路径的70%概率范围的集合,实际上台风的影响范围只会比这个阴影更大。
举例来说,6日上午11时,台风“摩羯”中心仍距离海南省文昌市偏东方向约125公里,但北侧外围云系已经开始给广东沿海制造明显风雨,而其西侧本体云系也开始触及海南岛。因此,台风来袭不能只关注登陆地。台风系统不是一个点,而是围绕台风中心旋转、展开的一个大气环流,在台风中心以外的地区出现比台风中心经过的地区更大的风雨影响也是有可能的。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小伙伴
未来几天密切关注台风动态
提前做好防御,不要掉以轻心!
(综合来源:深圳市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中国气象爱好者、@深圳天气等)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