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空探头”解析定位抛物位置,溯源守护居民头顶安全;6万多个烟感报警器部署到户,将智慧消防延伸到居民家中;电梯自动感知预警故障信息,实时回传数据……时下,数字技术正在深度融入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进而驱动社区基层智慧治理的变革。
木棉岭社区位于原“二线插花地”,经棚改整合马山、木棉岭、龙岗长排三村而成,辖区面积0.25平方公里。如今,社区拥有19栋超高层住宅,规划容纳近4万居民。
如何以数字治理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让智慧果实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以来,东晓街道依托木棉岭社区试点打造智慧社区,以数据赋能精准治理,技术赋能高效监管,AI赋能智慧处置,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您好,这里有人摔倒了,需要帮助!”小区居民按下巡检机器人侧身的“一键报警”按钮,木棉岭社区的工作人员便可通过移动终端与报警人实时音视频通话,提供快速精准的救援服务。
悦峰尚府5号楼垃圾投放点满溢问题,经视频监控智能识别,被实时推送至小区物业人员的移动端,大约4分钟后,事件便“已办结”。
记者在罗湖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看到,IOC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社区运行态势及各类关键信息。作为社区感知监测、事件预警、决策处置的“智慧中枢”,这里打造了基于BIM技术的社区运行态势管理平台,接入全量物联感知数据建成“数字孪生”社区,实现安全态势和预警信息“一图全面可知”,支撑社区“一站指挥调度”。
“4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遍布社区各处,感知能力覆盖安全、通行、能效、环境等五大方面共256个应用场景,同时引入监测分析、风险研判、风险预警等实战技术,能够实现社区全域精细管理、一体作战、一屏掌控。”软通智慧技术人员介绍,技防+人防在这里织成“空天地”巡管“一张网”,可实时收集并捕获管道、电梯等关键设备及化粪池等关键区域超100项运行信息,为居民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
“以前交物业费、报修都要跑小区物业中心,现在有了小程序,一切都可以在手机上搞定。”居民王先生说。结合居民主要需求开发的“蜜生活”小程序,聚合党建、物业、政府、社区、养老和医疗六大服务版块,提供涵盖各主体、多场景的70余项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居民服务平台。
木棉岭社区党委书记肖惠介绍,依托线上找问题、线下解难题的新“枫桥模式”,社区将多源头渠道收集到的居民诉求和矛盾纠纷苗头,分级分类转入线下“解忧聊天室”化解。截至目前,已推动化解群众诉求事件1235件,化解率99%。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