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前海“扩区”满3年!宝安聚力深港融合发展,促工业制造向“智造”跃迁

晶报记者 柯季 陈馥玉 实习生 卢炫华 通讯员 潘铭山 蔡碧亿
2024-09-05 09:08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坐拥“黄金内湾”核心 打造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4岁生日。

明天,9月6日,前海“扩区”将正式满3年。

前海“扩区”三年,宝安腾飞新篇!

所言非虚。

前海“扩区”后,宝安82.75平方公里被纳入前海,前海2/3面积范围在宝安,宝安1/5的区域在前海。

2023年,前海GDP实现2464.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宝安片区贡献了1381.9亿元;前海规上服务业营收4452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宝安片区贡献2529亿元。

前海,是中国的前海,更是世界的前海。自成立之初,前海就肩负“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使命,如今已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宝安,是深圳的宝安,更是湾区的宝安。粤港澳大湾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深中通道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相继布局,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定位更加鲜明。

当“大前海”与“新宝安”相遇、相融,身处国家级战略主战场的宝安,正携手前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

今天,我们聚焦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透过其在科技创新、规划管理、产业促进、跨行政区合作等领域的佳音频传,不仅可以看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更可透过“世界的前海,腾飞的宝安”这个窗口,领略中国改革开放的万般风景,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坐拥“黄金内湾”核心 打造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伶仃洋畔,珠江东岸。

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制造业为特色的深港合作平台,是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唯一具备“空港+会展+海洋”叠加优势的园区,是前海扩区范围内唯一带制造业现状、按制造业规划的特殊片区。

合作区是深圳宝安擘画未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大举措。

作为合作区承载地,宝安区、福海街道紧抓前海扩区战略机遇,稳步推进多元阵地建设,深耕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深港两地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更多可能”,助力合作区加速发展,交出深港交流合作的“示范答卷”。

合作区是深港两地在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上,优势互补、“结伴同行”的现实产物。

改革风劲,逐浪前行。这一切在时间轴里清晰可见。

2021年10月,围绕“香港所需,宝安所能”,宝安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东侧规划合作区。

2022年初,宝安正式提出“422133”工作主框架,合作区作为宝安四大制造业片区之一,首次进入全国视野。

不久,合作区被纳入深圳20个重点先进制造业片区,并进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任务清单》。

合作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中轴交汇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核心要地,毗邻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临空港片区、海洋新城片区,以及广州南沙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深中通道)等重点区域。拥有联通世界的航空、海港、高铁、地铁、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六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合作区规划总面积13.67平方公里,其中6.4平方公里位于前海扩区范围。

根据规划,合作区将聚焦“中试+母工厂”环节,承载深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深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据介绍,建设合作区意义非凡,其将充分发挥宝安制造业基础优势,依托临港优势和前海政策优势,推动香港和国际资本、先进技术落地转化,推动深圳先进制造业提能升级、联通香港、接轨世界,从而打造对外开放、服务香港的最前沿阵地。

瞄准“一心三区”建设目标  “工业重镇”启动迭代战

“前海+宝安”产业腹地的“容纳力”、流量入口的“承载力”,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磁场效能”,在合作区所在地——福海街道率先得到释放。

作为深圳首个、宝安唯一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基地,福海街道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是深圳西部一颗璀璨的工业明珠。

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宝安选择将合作区落地福海街道的主要原因。

根据规划,福海片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三区”总体功能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港人生活村,打造深港创新平台集聚区、深港制造业融合发展区、世界级先进制造示范区。

据统计,合作区福海片区目前有工业园区110个,企业21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片区内集聚了大族激光、易力声科技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的“激光+”智能装备、电子信息、LED产业集群,以航盛电子、伟创力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福海街道以战略级产业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据介绍,合作区福海片区目前正稳步推进五类共计20项空间提质增效项目,牢牢掌握空间拓展主动权和未来发展主动权。

此外,为对接香港“新型工业化”战略,福海街道在合作区打造美生云谷、莱福工业园、西丰城工业园3个示范园区,在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探索香港研发创新和深圳高端制造的结合新路径,助力深港两地共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稳步推进多元阵地建设 持续扩大“朋友圈”

合作区以“世界先进制造示范区”为目标,把握双区驱动、前海“扩区”战略机遇,融入深港创新链,吸引深港成长型企业,承载深港创新转化,促进深港两制融合。

今年3月,福海街道成立了“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驻港办事处”,聘请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建立与港方行之有效的常态化联系渠道,加快合作区在深港合作上走深走实。

4月底,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启用,围绕宝安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支撑产业(工业母机、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及合作区培育深港合作产业(半导体晶片、新能源汽车、医疗科技)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支撑生产性服务,为合作区企业打通从研究到转化的产业化链条。

该平台成立以来,积极对接香港大院大所,开展港校宝企需求对接,引入香港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联合实验室、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与纳米基因测序技术等项目,服务今朝时代、国川智能装备等合作区企业或港人港企、深圳中小企业67家,向宝安区企业对接港理工电机与储能技术项目14个。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合作区已集聚以深圳市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港企289家,初步形成“核心技术开源在香港、应用场景开发在深圳、资本市场融资在香港、智能制造产业化在深圳”的产业协调发展局面。

宏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

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宝安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画卷上,一笔一画描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生动景象。

相关链接:

合作区福海片区

目前有工业园区110个

企业2100余家

上市企业6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5家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柯季 陈馥玉 实习生 卢炫华 通讯员 潘铭山 蔡碧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