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成为企业家“淘金”的新热土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涛 文/图
2024-09-01 22: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喀什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华凌果业的冬枣熟了。

新疆喀什地区正成为企业家们竞相投资的新热土。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随着“追风逐日看新疆”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喀什的一些产业园、农业基地、物流基地等采访,发现不少企业争相在喀什投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喀什市深圳产业园里,记者见到了新疆高仕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华,他表示,公司是以高端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主营业务,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3.5亿元,于今年6月底试生产,母公司是来自江苏的一家新能源企业。喀什的营商环境优越,电价、土地成本等都具有明显优势。“平均算下来,电费每度才0.38元,高性价比的生产要素,加上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使我们的电池产品不仅能向东部市场销售,还能轻松出口到中亚等周边国家。”

新疆高仕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生产

新疆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和锂电池生产的相关企业,公司还在积极探索直接采用当地原材料,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的支持政策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韩华说,“我们在物流和其他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我们将在新疆这片沃土上深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喀什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在喀什地区叶城县的冬枣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的大棚里种着许多冬枣树。树上的冬枣已经成熟,一个个十分饱满。2021年4月,新疆华凌果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的一期1500亩冬枣大棚已经投入使用,二期投资4500万元的1500亩大棚已经开工,后期完成冬枣种植5000亩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全疆最大的冬枣种植基地。

华凌果业负责人表示,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这里的冬枣糖度高、口感脆甜,品质优势显著。基地负责人介绍道:“特级冬枣的产值可达每公斤60元,一等冬枣每公司可达40元,这些冬枣运到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销售,利润十分可观。”

华凌果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积极带动当地农民参与冬枣种植,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增收致富。据悉,每户农民可承包20至30亩地,年收入可达9万元,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

在叶城县冷链仓储物流基地,记者见到了从广东东莞过来投资办企业的廖经勤,他的企业在叶城经营西梅的种植和销售业务,是入住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的企业之一。西梅从种植收购到运往东部城市销售有着非常好的利润,当记者问起效益如何时,廖经勤笑得合不拢嘴。

叶城县冷链仓储物流基地里,工人们在分拣西梅

目前喀什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喀什成为了企业家“淘金”的新热土。喀什地区全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牧品、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加快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固链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喀什。全地区新增工业企业 155 家、总数达到 1918 家。1至7月份,喀什经济开发区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0个、总投资58.8亿元,新建亿元以上项目26个、同比增长23.81%。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涛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