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与中国南方航空正式签约,将联合培养民航飞行员,共建飞行技术专业。该项目有效整合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和翘楚企业的教育资源,是对我国飞行员培养机制的一次创新与尝试。其四年学制不额外收取学费,首期“招飞”学员不超过30人,入选学生将从原专业转入航空航天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学习,接受“2+2”模式培养。
首期飞行学员招生工作于8月底开始,9月2日结束报名,9月6日完成预选拔程序。中山大学将采取二次遴选方式,面向2024级理工类全日制统招在校本科生,按中国南方航空要求选拔飞行学员。双方将视培养实际情况,按照中国民航局招飞管理办法,逐步探索联合完成飞行技术专业高考招生,直接在高考中完成飞行学员的考核选拔。
目前全国开设飞行技术专业并进行招生的21所院校中,中山大学是全国唯一与航司联合开展飞行员培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类高校。该遴选面向中山大学本科理工类一年级男性新生,高考须选考物理,且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00分(满分150分),其他满分非150分者按同比例类推。学生年龄须在16至20周岁之间,身高168厘米(含)以上,近视450度以内。
据介绍,2年理论学习,其中1年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公共基础课程,1年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学习飞行理论课程;另1年半前往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进行飞行实操训练,由中国南方航空承担100万/人的飞行实训费用;最后半年返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民航局私照、商照、仪表等级考核,取证后入职中国南方航空。
此次双方合作,旨在培养更多新时代的高水平、复合型飞行员。中山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经济、管理、医学等方面的优势课程和师资;中国南方航空作为业内翘楚,具备独立培养飞行员的能力,其旗下珠海翔翼模拟机训练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机型最全、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训练中心之一。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强强联合,也是响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举措。日前,南航首架国产C919飞机正式入列,国产大型飞机的建设以及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都对飞行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高校与航司联合培养模式,直面航空产业需求,以实际用人标准来引导高校教育,将使人才培养更适配市场。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