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中山装”

丘树宏
2024-08-30 15:12
摘要

如此看来,中山装就不仅仅是一种服装那么简单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仪的服装,有人爱唐装,有人爱西装,有人爱汉服……

而我,却最爱中山装。

中山装,那种庄重、肃穆、儒雅、大方,似乎无言地诠释和释放着许多深刻的含义。一说起中山装,尤其是一穿起中山装,我就会浮想联翩、精神十足。

中山装是一种服装,却不是一种普通的服装。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山装,人们多数不会与辛亥革命挂起勾来。其实,设计、制作和推广中山装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我们可以叫它为“制国服 ”。 “制国服”意义非常丰富,我感受深刻的有几点:

一是革命性。中山装的诞生,是与辛亥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剪辫易服”的氛围下,中山装成为革命者的一个独特象征,穿着中山装成为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

二是开放性。中山装作为服装虽然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但也还继承了中国服装的一些传统元素。当然,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开放性。首先,它颠覆了清朝时期的 “长袍马褂”,吸取了西欧猎装和日本服装的元素,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风格,又参照了西服平整、挺括、有衣兜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开明开放精神。

三是实用性。相对于长袍马褂,尤其是清朝的官服,中山装既显得经济,更方便行动。四个袋子并加上有纽扣的软袋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实用安全。尤其是上衣下面的两个“老虎袋”,可以随着袋内的物品多少涨缩,更令人叹为观止。中山装没有采用西装敞领敞怀的做法,而是采取内敛式,这样既容易裁剪,不浪费布料,还省却了那条烦人的领带。

如此看来,中山装就不仅仅是一种服装那么简单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一个多么恰如其分的说法,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说法! 在今天,中山装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精神内核、人文意义,依然对我们有着非同小可的启迪作用。而它的实用性,是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它甚至还影响了一些国家,影响了一些外国人。这种实用性,我想一定还会继续下去的。这正是中山装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即其文化性。

中山装诞生的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化产品,它被时代赋予了太多的涵义。我们今天研究中山装,落脚点应该放在如何研究、探讨、弘扬中山装的文化意义上来。这是我们研讨中山装文化意义一个重要的历史命题和时代命题。

2024年8月26修改稿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孙中山文化首倡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珠海市委原常委、市委秘书长,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供图/陈福星)

(作者:丘树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