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在某国内航班上,一名哭闹的1岁多幼童被两名陌生女子关进飞机卫生间“立规矩”。这则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一名女子甚至被网友“人肉”。
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女童在飞机厕所内大声哭泣,一直哭着喊奶奶,带女童进厕所的两名女子对小女孩说“不哭了才能见奶奶”,还斥责“把嘴巴闭起来,听到没,别哭”。
拍摄视频的当事女子之一事后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奶奶带着1岁多的孙女乘飞机,孩子哭闹不止。很多人都用纸巾堵住耳朵,还有人到后排躲清净,也有乘客向老人提出抗议。她把手机中的视频给孩子看,但收效甚微。于是,她和另一名女子把孩子从奶奶手里抱过来,抱到飞机厕所里“立规矩”:你什么时候连续3分钟里没有哭,就什么时候带你出去找奶奶。事后,孩子2个多小时都没有再哭,后来还一起吃早餐,一起开心玩耍。
在招致众多网友质疑后,当事女子回应称,“喜欢行动不喜欢当观众,就想把孩子哄好,同时也让大家好好休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认为,“小孩才1岁多,根本不具备自我管束能力,万一孩子出了什么事谁担责?”
事件发酵后,该航班所属的航空公司发布了情况说明称,飞行途中该幼童持续哭闹,为避免打扰到其他旅客休息,在其祖母的同意下,两名旅客将儿童抱至洗手间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祖母一同前往并在洗手间门口等候。
该声明发出后,依然没有平息众怒。此事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央视评论称,“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忽视,更是对潜在风险的漠视。”
这起事件的发生,多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孩子的祖母没有尽到临时监护人的责任,应当自行安抚孩子情绪,或者找航班机组人员协助;其次,这两名陌生女子不应越俎代庖,甚至使用“关厕所”和“语言暴力”等手段,即便出于好心,方式也理应更加合理、温和和耐心;最后,机组人员任由幼童被关进狭小的密闭空间遭受恐吓和威胁,存在严重失职之嫌。
近几年,在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屡屡发生因孩子哭闹调皮而引发的冲突事件,引发争议。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之一。对待孩子一时的情绪失控,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包容度,引导他们控制情绪,这才是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