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当诈骗的魔爪伸向学生群体……

晶报记者 刘钢 制图 勾特
2024-08-28 07:42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龙华警方联合区教育局发布针对学生的几类诈骗案例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多发,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暑假期间,针对学生群体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也呈现多发态势。本以为轻松愉快地度假,却变成了“渡劫”,着实让不少家长和学生闹心。

开学在即,骗子不会轻易收手,诈骗套路深,深圳龙华警方联合龙华区教育局带你来“避坑”。以下是针对学生的几类诈骗类型,请大家擦亮双眼,谨防被骗。

案例一 追星收到“律师”警告?13岁学生被骗16万

家住龙华赤岭头村的小张同学是某少年团的粉丝,2024年8月2日,抖音平台有人私信其进粉丝群,为少年团助力。小张同学扫码进群后,一名自称“张警官”的人称“群里有人泄露艺人隐私,所有人都要配合调查,否则将联系家长缴纳罚款”。小张非常担心,于是按对方指示添加“律师”的QQ,“律师”让其用家长手机打开支付宝扫描对方发的收款码进行转账,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小张为洗清嫌疑,对“律师”言听计从,直到家长看到转账记录,才意识到被骗,最终损失达16万元。

案例二 小心“红包返利”!初中生被骗9500元

2024年8月8日,居住在深圳的王同学在快手平台刷到一条视频,称可以扫码进QQ群参加“红包返利”。出于好奇的王同学立即扫码进群,随后“群主”让其提供收款码领取红包,王同学毫不犹豫地向对方发送收款码截图,结果对方称“由于其是未成年人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要求王同学立即用其家长的手机帮助“解冻”,被吓得不知所措的王同学根据对方指示,用家长手机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扫码转账,直到王同学母亲发现手机被转走9500元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三 一元领取“小马宝莉卡片”?13岁学生被骗5000元

2024年8月21日,居住在深圳的欧同学被一条“小马宝莉卡片,只需支付1元就可以邮寄到家”的微信小视频所吸引。欧同学信以为真,私信对方加微信好友,支付1元后,对方称“未成年人禁止操作,让其积极配合解除,否则报警联系其家长”,接着发来一个二维码让欧同学扫码添加“客服”微信。欧同学出于害怕便接通“客服”打来的视频通话,在对方引导下打开手机银行APP,扫描陌生二维码,一番操作后,其母亲来敲门才发现银行卡内的钱被转账,最终损失5000元。

案例四 陌生人借打儿童电话手表

小新同学有一天放学回家路上,被一名陌生人叫住了自己,对方称他的手机没电了,无法联系家人,需要借用小新的儿童电话手表打个电话,小新便把手表借了出去。没过多久,对方把手表还给小新后便离开,整个借手表的事件看起来并无异样,而恰恰就在这之后,小新的手表就无法接打电话了。回家后向家长说了此事,家长随即报警。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近期有越来越多的电信网络诈骗人员,盯上了孩子们所佩戴的儿童电话手表。而骗子在盗取电话卡后,随即通过虚拟拨号设备,使用电话卡拨出大量的诈骗电话,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警方表示,电信网络诈骗不断上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把戏,防不胜防。如何提升学生群体的反诈能力,有效应对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诈骗手段?

今年以来,龙华公安分局反诈中心与龙华区教育局积极联动,通过落实警情通报机制、发放典型案例、制作宣传推文和小视频等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反诈防骗能力。通过视频号推送《小手拉大手》《暑假反诈小课堂》两个宣传视频,歌曲、线上小课堂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常见诈骗类型,切实增强宣传效果。

同时,区教育局动员各种力量强化青少年反诈工作,一是压实教师宣教责任。通过国旗下讲话、防诈识骗主题班会、期末散学典礼等形式,加强学校师生的防骗意识;二是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邀请学校法治副校长、民警进校园,面向广大师生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讲座;三是积极促进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发放《反诈一封信》等形式,强化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远离诈骗。

新学期将至,龙华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将继续联合区教育局开展教师反诈知识培训、制作反诈宣传视频,继续发挥教师、法治副校长、家长三大群体的作用,提升青少年识诈防诈能力。

●相关链接

针对学生的常见诈骗类型

★网络追星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爱追星等特点,散布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添加明星联系方式。添加成功后却称是明星律师,表示明星隐私泄露,要求配合调查,后以调查为由,利用视频、屏幕共享等功能将家长信息诱骗到手,快速转走资金完成诈骗。

防范关键: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树立正确价值观,理智追星。

★电话手表诈骗

不法分子常常以手机欠费、手机丢失为由接近低龄学生,然后提出借用电话手表,拿到后伺机窃取电话卡或换上废卡。有的还会以高额报酬诱骗出租、出售电话手表、电话卡。然后利用窃取、租借、买卖来的电话卡实施诈骗,最后导致电话卡封停,甚至还会受到惩戒。

防范关键:不轻信陌生人搭讪说辞,如发现机卡遗失/故障应及时挂失或注销。

★“免费皮肤”诈骗

酷炫的“游戏皮肤”对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不法分子便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为由,让学生扫码领皮肤,然后再假称由于未成年人扫码导致商户账户被冻结,需要配合解冻账户,否则就要起诉其父母,其间不断诱导、恐吓,让其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

防范关键: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链接,遇到问题及时跟父母沟通。

★网络游戏诈骗

不法分子在游戏聊天界面、各类群聊软件中发布低价销售游戏币、游戏账号或游戏装备等虚假信息。网上交易游戏装备时再以未成年人不能买卖,需要提供父母的银行卡、微信信息为由,盗刷父母微信和银行卡余额。

防范关键:不轻信不明来源的消息,任何游戏交易都请通过官方途径进行。

★机票退改签诈骗

针对高年级学生利用假期外出研学,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来电称“飞机故障、天气恶劣”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主动提出给予赔偿金,后要求下载视频会议APP以“转账验证账户安全、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借口套取交易验证码等信息,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交易信息,最终转走资金。

防范关键:当被告知航班延误或取消,务必提高警惕,请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退款一般原路退回。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刘钢 制图 勾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