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选近期出版的散文随笔佳作,其中既有对城市文化的探访,也有对故人故乡的追忆,有一个人的成长,也有一代人的乡愁,他们用文字编织着历史与现实,他们用散文做了场梦。
《红楼三城:南京、苏州、扬州》
陈正荣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7月版
本书是一部探访红楼遗迹的散文集,作者有感于《红楼梦》、曹雪芹家族与南京、苏州、扬州三座城市的特殊关系,首次提出了“红楼三城”的概念,并进而对三城的“红楼”遗迹进行了探访,结合《红楼梦》文本、曹雪芹家世,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从一位写作者的角度揣摩、感悟、书写。
《早上四,晚上三》
张北海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4年7月版
本书是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作者张北海在八十高龄时,开始书写自己人生的故事。书中有作者幼时随父母跋涉的艰辛,也有少年时的桀骜不驯,壮年时在世界各地工作周游,及至暮年,作者重回山西老家,探寻故里人情。在简洁平静的文字里,含有作者洞明世事的豁达与幽默。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意]亚历 著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4年7月版
本书是意大利青年作家亚历用中文写下自己六年中国游览、生活的作品。2016年,23岁的亚历来到中国,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导演,在主旋律战争片中当46号群演,用蹩脚的普通话录播客,给纪录片当翻译……六年间,亚历从零开始学中文,他在大城小镇与不同的中国人对话,在每一次微小的相遇中见证中国的广阔。
《暂别》
邓安庆 著
译林出版社
2024年7月版
本书是作家邓安庆的全新散文集,也是一个游子的质朴家信。作者用诚挚、细腻的书写,记叙了自己近四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如候鸟一般的迁徙之旅,他记叙母亲劳作的手、父亲兜风的电动车,记叙老屋、农田、炒花生、摘棉花,记叙每一次离别的不舍,每一次归乡的陌生和熟悉。
《月亮出来》
沈书枝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7月版
本书是青年作家沈书枝的散文新作——儿时山中的野果、父母饭菜的味道、过年过节的风俗与故事、季节变换时的温情细节……这些看似平淡与个人的记忆与时代交织,被作者的文字勾出,浮现出感人的画面,书中有一个人的南方,更有一代人的故乡。
《留作他年记事珠》
赵珩 著
领读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本书中,文化名家赵珩精选近作34篇,辑成随笔集,全书分四辑,第一辑“文化”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及与文化相关的现象、事物的独到思考;第二辑“故人”则是对几位故人如马连良、刘宗汉等的私家记忆;第三辑“北京”所录文章皆与北京相关,从多个角度写出了作者与北京城一生的羁绊;第四辑“百戏”则通古博今,将古今诸多体育运动进行对比。
《灯火》
赵园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领读文化
2024年5月版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赵园散文创作精华,由作者选编自己的散文佳作集成。在书中,我们得见作者用简练文字书写克制的情绪与透彻的观点,有对故土的回忆,有对人生的琐忆,完整展示其文学创作的历程。
《肆意生长》
程璧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
2024年4月版
本书是知名音乐人程璧的首部随笔集,从故乡滨州小镇、到负笈北大、再到旅居东京,程璧用充满诗意的笔,回忆往昔时光里玉米地上的奔跑、聚光灯前的迷失、一次次隐忍中破土而出的坚持,以及一路走来良师益友的相携与陪伴。
《峡河西流去》
陈年喜 著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本书是作家、诗人陈年喜历时两年半之久创作的散文集。于书中,作者开启了一段时光绵延的对故乡及文学根源的探寻之旅。乡音、乡貌、乡土人情于陈年喜的笔端落于纸面,凝结成27篇关于峡河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描述了陈年喜对故土的依恋与深情,还勾勒出他的文学根系以及枝干。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周慧 著
黄灿然 选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4年3月版
作者周慧18岁出门打工,通过成人高考上了大专,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辞职后她搬到深圳东部的洞背村居住了近十年。在这里,她眺望山海,尽情书写。这本散文集是周慧出版的第一本书,也可以当长篇小说来读,其中有一个湖南姑娘在深圳的成长故事,也有她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