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法国作品的深邃 | 人文天地·主题书单

2024-05-12 10:25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摘要

《认识你自己》

[法]吕西安·热法尼翁 著

陈元瑗 张书华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24年4月版

本书作者热法尼翁是法国著名哲学史家,亦是研究古希腊罗马思想的专家。“认识你自己 ”相传是刻于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本书以此为切入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塞涅卡、奥古斯丁,从柏格森、扬克雷维到当代电影,作者以其丰富广博的知识向我们阐释了孤独与平庸、信仰与真理等人生的哲理,从哲学的角度对如何认识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人类起源与一个人的起点》

[法]伊夫·柯本斯 著

徐普 蒋琬琪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本书作者柯本斯是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法国科学院和法国医学院院士,亦是众多重要人类遗骨化石的发现者。本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作者成为一位国际级古生物学家的过程——青少年时期就对古物有浓厚兴趣,成年后从事古生物学工作的经历,尤其是参与挖掘、发现号称“人类祖母”古猿“露西”,这些经历也同样徐徐展开了人类起源的画卷。

《文学与恶》

[法]乔治·巴塔耶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柏颖婷 译 陶听蝉 校

2024年3月版

本书作者巴塔耶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亦是后结构主义的先驱。其思想上续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本书是文学评论界的经典之作,包括巴塔耶关于勃朗特、波德莱尔、萨德、普鲁斯特、卡夫卡、热内的天才解读。

《黑太阳:抑郁与忧郁》

[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著

郭兰芳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3月版

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克里斯蒂娃从精神分析视角,对“抑郁”与“忧郁”所做的一系列探讨,意在帮助人们在精神困境中找寻出路。作者先以德国画家荷尔拜因的画作、法国诗人奈瓦尔的诗作为例,尝试阐释文艺创作如何作为一种“暂时的救赎”帮助创作者战胜忧郁;随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杜拉斯的全部作品做了一个总括式的解读,指出长于描写痛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书写而直面创伤、告别抑郁。

《我不想保持正确: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

[法]米歇尔·塞尔 [法]布鲁诺·拉图尔 著

顾晓燕 译

新行思·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拉图尔,对法兰西学术院院士塞尔进行五场访谈的结集,主题分别为“成长”“方法”“证明”“批评的终结”“智慧”,讲述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塞尔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考。作为塞尔思想的入门读物,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了解二战对他(以及二战后法国思想界)的影响、他结合科学和人文学的思想主张和实践,以及他对卢克莱修、莱布尼茨、薇依、巴什拉等人的看法。

《保罗·利科六访马赛尔》

[法]保罗·利科 [法]加布里埃尔·马赛尔 著

陆达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1月版

本书两位作者都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利科是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马赛尔与海德格尓、雅斯贝尔斯、萨特并列20世纪四大存在哲学大师,利科亦视马赛尔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本书收录了这两位法国思想巨擘六次对话的文字成果,此外还收录了马赛尔的剧本《破碎的世界》,这部剧作在利科与马赛尔的对谈中,曾多次被提及,被视为马赛尔存在哲学的文学性体现。

《马格利特》

[法]贝尔纳·诺埃尔 著  尉光吉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1月版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诗人诺埃尔的艺术评论大作,诺埃尔曾于1992年获法国国家诗歌大奖,他的艺术评论,将诗性与品鉴美妙融合,独树一帜。在书中,诺埃尔将思想与物质融为一体,对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利特的画作《黑格尔的假期》《赫拉克利特之桥》《哲学灯》《辩证颂》《不确定性原则》等,进行独具视角的分析与解释,是理解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乃至受其影响的波普艺术、概念艺术的必读之作。

《写作的风格》

[法]古尔蒙 著  孙圣英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1月版

本书作者古尔蒙是法国小说家、艺术评论家,其诗歌与评论文字特点鲜明,极具美感。作为法国后期象征主义代表,古尔蒙在这本《写作的风格》中认为,“文”有着远超表面的重要性,它与作家的风格直接相关。风格虽然难以触及,却是一部作品最重要的东西,是作品的灵魂。古尔蒙称:风格即人,体现着每一位作家不可模仿的内涵与本质;写作即存在,作家在自我独特性的驱使下从集体的语言空间中选取材料,也完成了自己既属于群体又忠于个体的存在历程。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