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之后,又一部聚焦“外卖行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8月16日上映。8月23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主创团队来到深圳,导演刘泰风,编剧蔡知伶,制片人朱桐,监制吴妍妍与鹏城观众面对面深入交流。
电影已上映一周,深圳观众依然热情高涨,于深圳百老汇中心影城举行的映后见面会座无虚席。观众对片中细节观察入微,表达欲旺盛,电影主创团队“大为感动”,并称赞深圳观众“有眼光”。在导演刘泰风看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在深圳放映别具意义。
据悉,《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是导演刘泰风的首部电影长片。
此前,刘泰风曾在影视行业从事过舞美、摄影等方面的工作。
2018年,开启自主创作生涯之后,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第一部”。“有一天,我在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位外卖员为了抢时间,刚变灯,就骑着单车飞驰而过。我的脑海中突然就有了这个故事。”刘泰风说。
深圳观众对电影克制的拍摄手法,电影纪录片般的质感印象深刻。
对此,导演刘泰风解释说,他从小就喜欢看《焦点访谈》一类的纪实节目。“大学还曾想过报考新闻专业。”刘泰风说。所以,在拍摄时,他选择了“尽可能地抹去导演的痕迹”,因为在他看来,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是“客观的”而非“戏剧的”。而这,也是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给观众“强代入感”的原因。“太真实了。我感觉就是我身边的人和故事,没有奇情。”观众张宇说。
身处“移动互联网”社会,刘泰风对“网络算法”提出了思考。
他认为,每一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都难以避免“网络算法”,但“算法”真是“灵药”吗?他表示,《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表面讲的是外卖行业,其实讲的是“互联网算法”。“电影作为文艺作品,提出问题与反思,希望引发更多关注。”刘泰风说。所以他选择了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白描一般地讲述了故事。
“创作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是导演刘泰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我们创作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票房。”刘泰风说。《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也许不是一部票房很高的影片,却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电影。电影用胶片拍摄完成。据悉,整部电影从拍摄到剪辑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从筹措资金的拮据,到购买胶片的种种不易,再到无处冲洗只能“盲拍”的不确定,再到最终剪辑成片上映,整个过程实为不易。“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用摄影机和电影,把这个时代多多少少地记录下来。”刘泰风说。这部影片上映后,有资料馆联系到导演,希望刘泰风将这部影片捐赠出来,因为这是当下难得的胶片影像。“他们告诉我,这部电影放在资料馆里能保存500年。”刘泰风笑着说。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