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深圳路演,导演刘泰风: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应当“去导演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叶雨楠/图
2024-08-24 20:1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逆行人生》之后,又一部聚焦“外卖行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8月16日上映。8月23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主创团队来到深圳,导演刘泰风,编剧蔡知伶,制片人朱桐,监制吴妍妍与鹏城观众面对面深入交流。

电影已上映一周,深圳观众依然热情高涨,于深圳百老汇中心影城举行的映后见面会座无虚席。观众对片中细节观察入微,表达欲旺盛,电影主创团队“大为感动”,并称赞深圳观众“有眼光”。在导演刘泰风看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在深圳放映别具意义。

据悉,《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是导演刘泰风的首部电影长片。

此前,刘泰风曾在影视行业从事过舞美、摄影等方面的工作。

2018年,开启自主创作生涯之后,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第一部”。“有一天,我在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位外卖员为了抢时间,刚变灯,就骑着单车飞驰而过。我的脑海中突然就有了这个故事。”刘泰风说。

深圳观众对电影克制的拍摄手法,电影纪录片般的质感印象深刻。

对此,导演刘泰风解释说,他从小就喜欢看《焦点访谈》一类的纪实节目。“大学还曾想过报考新闻专业。”刘泰风说。所以,在拍摄时,他选择了“尽可能地抹去导演的痕迹”,因为在他看来,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是“客观的”而非“戏剧的”。而这,也是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给观众“强代入感”的原因。“太真实了。我感觉就是我身边的人和故事,没有奇情。”观众张宇说。

身处“移动互联网”社会,刘泰风对“网络算法”提出了思考。

他认为,每一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都难以避免“网络算法”,但“算法”真是“灵药”吗?他表示,《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表面讲的是外卖行业,其实讲的是“互联网算法”。“电影作为文艺作品,提出问题与反思,希望引发更多关注。”刘泰风说。所以他选择了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白描一般地讲述了故事。

“创作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是导演刘泰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我们创作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票房。”刘泰风说。《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也许不是一部票房很高的影片,却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电影。电影用胶片拍摄完成。据悉,整部电影从拍摄到剪辑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从筹措资金的拮据,到购买胶片的种种不易,再到无处冲洗只能“盲拍”的不确定,再到最终剪辑成片上映,整个过程实为不易。“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用摄影机和电影,把这个时代多多少少地记录下来。”刘泰风说。这部影片上映后,有资料馆联系到导演,希望刘泰风将这部影片捐赠出来,因为这是当下难得的胶片影像。“他们告诉我,这部电影放在资料馆里能保存500年。”刘泰风笑着说。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叶雨楠/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