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宝安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团队引入骨科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股骨头坏死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患者小赵(化名)是一位25岁小伙,近日因“左髋疼痛不适1年余”入住宝安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被诊断为左侧股骨头坏死V期,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人工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目前最好的陶对陶摩擦界面假体平均寿命为20-30年,且与假体安放精确位置、患者活动量等相关。对于年轻的骨病患者,如股骨头坏死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是较难做的一类手术,非常考验手术技术。
据宝安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团队介绍,经过近30年的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robot-assisted arthroplasty,RAA)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开启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新时代。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在假体安放精确性方面的优势已有确定的共识。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机器人辅助下髋臼假体安放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更准确,术后影像学测量值接近于术前规划或术中测量值,在安全范围内的假体比例更高,下肢长度和偏心距恢复更好。在宝安区卫生健康局的支持下,宝安区人民医院全力推动骨科硬实力提升,首批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让关节外科持续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
对于25岁的小赵来说,意味着以后需要二次置换,甚至多次置换人工关节。为了更确切地安放假体,使小赵的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关节外科团队讨论决定在机器人辅助下为其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当日,宝安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团队通过骨科机器人的辅助,顺利为小赵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宝安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分设为4个亚专科(关节、脊柱、创伤及手外科),是深圳西部骨科医疗高地,集医教研于一体。骨科中心设立了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在内的研究单元,骨科中心实验室,医学3D打印中心和医学拓展现实研发部等。
编辑 温静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