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深情缅怀小平感恩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郑铭 沈勇 吴梓欣 王志明 林清容/文 周红声 何龙 李忠 杨浩翰 胡蕾 赖
2024-08-23 07: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同志曾于1984年、1992年两次亲临深圳视察,对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坚定支持和悉心指导,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关于邓小平同志的城市印记。

莲花山山顶,邓小平铜像巍然矗立。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三次视察深圳,在莲花山公园深情瞻仰邓小平铜像。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和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昨天,深圳市民以各种方式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纪念和缅怀。大家纷纷表示,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牢记深圳的初心使命,牢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理工大学等学校的20多名学生到莲花山山顶广场缅怀邓小平同志。

国贸大厦

铭记伟人功勋 继续奋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令人敬仰和怀念的伟大领袖,他的不朽功勋,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昨天上午,罗湖区南湖街道嘉北社区党委组织辖区青年党员干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共同追忆“深圳速度”“南方谈话”“国贸故事”等特区发展的时代记忆。

国贸大厦,罗湖区南湖街道嘉北社区的青年前往“邓公厅”观瞻学习。

1985年建成的国贸大厦,是深圳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在这栋53层高的摩天大楼里,不仅诞生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还留下那番掀起改革开放滚滚浪潮的“南方谈话”。“我很幸运也很感恩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这离不开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英明决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嘉北社区居民张艳秋说。

“这些年,深圳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奇迹般的可喜变化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罗湖区南湖街道嘉北社区党委书记贺心怡说。她还分享了自己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与参与活动的青年党员干部共勉,鼓励大家勇于探索新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社区层面,我们要积极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居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深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走进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常设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雕塑,还有一项项高科技和互动体验项目,生动展现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昨日,市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

如今,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已成为学习改革开放历史、开展党建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8月22日,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即将升入九年级的深圳贤义外国语学校学生詹博文和家人一起来逛展。“今天是邓小平爷爷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参观这个展览特别有意义,更能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家在深圳,我感到很自豪,我们青少年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紧随时代步伐,不断迎接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把改革开放精神代代传承。”詹博文说。

展馆当天还迎来了一批甘肃学子——来自甘肃2个自治州和7个自治县的45名高一学生,此行是“同播石榴籽·共筑中国梦——甘肃各族青少年深圳夏令营”活动的一站。“一路参观下来,有机会得以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甘肃高一学子曹喆说。学生周子尧同样对展览印象深刻,“从科技创新到城市建设,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和巨大变革。我们要学习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鼓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锦绣中华民俗村

文旅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深圳时曾在锦绣中华民俗村留下足迹,我们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市场部总监陈大智深情地说。

锦绣中华民俗村,暑期研学的学生打卡小平同志曾经的留影地。

1992年1月21日,邓小平同志来到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沿途各族演员载歌载舞表示欢迎,他还在布达拉宫景点与家人合影留念。“这对景区既是荣誉也是机遇,小平同志的视察,提高了景区知名度,随后几年景区吸引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历史高峰。”陈大智介绍。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锦绣中华民俗村既是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也是见证时代变迁的大舞台。沿着邓小平同志当年走过的路线,陈大智无数次走过,感受到的是文化旅游产业生机蓬勃,感受到的是改革开放给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中国第一个主题旅游公园的工作人员,我对工作充满自豪,我们景区也在改革开放大变革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陈大智说。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始终牢记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定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陈大智表示。

今年景区即将隆重推出“大型国风沉浸式新文娱主题区”——《锦绣盛市》,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体验的创新升级,展现中华美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旅融合新时代注入新的活力。

皇岗口岸

擦亮对外开放窗口 搭好联通深港桥梁

立于深港间36年的皇岗口岸,就像是深圳一扇对外开放的窗口,见证着深港往来日益密切,成为两地沟通的重要桥梁。1992年,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同志来到皇岗口岸落马洲大桥,在靠近深港分界线10米的地方停下脚步,深情地凝望深圳河彼岸的香港将近十分钟。这一幕被当时在场的皇岗边检民警黄国春拍了下来。

昨天,作为深圳边检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六队一级警长的黄国春带着记者重游旧地,眼前的落马洲大桥已从起初的双向四车道变成如今的双向八车道,从每日限时通车改成24小时开放,日均车次从几十辆增至万辆以上。“邓小平南方谈话让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让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决心。”黄国春感慨万千。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多项便利中外人员出入境政策,深圳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深化。面对越来越多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和对边检涉及护照、签证、法律、政策、外语沟通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是54岁“老兵”的黄国春重点从英语口语入手,不断提升外语沟通查验能力,还掌握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照、签证等相关知识。

“今天,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继往开来,奋发进取。”指着不远处热火朝天的新皇岗口岸建设工地,黄国春说,“对我们边检来说,就是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强警之路,全力维护口岸安全稳定。同时,服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以保安全、优服务、促畅通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为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边检动能。”

原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把改革开放精神薪火相传

“我们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要把改革开放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昨日,原蛇口工业区陈璜琳、陈有锐、马建丽、韩连彬、林元泮、王媛等6名“拓荒牛”齐聚翠竹园社区党群服务站,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

蛇口海上世界人潮涌动,市民游客享受闲暇时光。

“当年,我们一来到蛇口工业区,放下行李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深切感受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的内涵。”曾任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人事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的陈璜琳,1983年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调到蛇口工业区,一来到蛇口,就发现工作节奏、工作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他也很快就适应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1984年,邓小平同志来到蛇口工业区,并登上明华轮为‘海上世界’题字,这让大家非常鼓舞,干劲更加充足,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

原蛇口外轮代理公司经理陈有锐告诉记者,邓小平提出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当时年仅37岁的他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破格列席的代表,他把珍藏了40多年的邓小平讲话稿以及他自己的代表证、纪念徽章等,捐献给“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他就积极响应号召,从海南海口调到蛇口工业区,加入到“拓荒牛”的行列中。

“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精神,一代一代薪火传承下去。”原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马建丽说,作为“老蛇口人”,要时刻将改革开放精神记在心头,时刻用行动践行改革创新精神。

渔民村

走稳走好新时代共同富裕之路

昨天,罗湖区渔民村的居民纷纷围坐在村文化广场,集体观看电影《邓小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渔民村的今天。我们对小平同志非常感恩,每年都会组织纪念活动,在特殊的日子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敬仰和怀念。”罗湖区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告诉记者。

昨日,罗湖区渔民村的居民围坐在村文化广场,集体观看电影《邓小平》。

1984年1月25日上午,邓小平曾来到位于深圳河畔的渔民村。当年的一幕幕许多老村民仍然记忆犹新。“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当年邓小平给深圳的题词,让包括渔民村村民在内的深圳人定下心来。进入新时代,渔民村人坚持改革不停顿,积极推行股改,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从村容村貌、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打造成为如今的现代化花园社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而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令人振奋、充满期许。”吴颂球说,“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渔民村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走的就是共同富裕这条路,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走下去!”

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

敢闯敢试为深圳增添靓丽风景

昨日的深圳,雨后初霁,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越发绿意盎然。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上,邓小平同志的铜像高高矗立;仙湖植物园内,邓小平手植树枝繁叶茂。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许多市民、游客不约而同来到邓小平同志铜像和手植树前,献上鲜花,鞠躬致意,深切缅怀,感恩改革开放,憧憬美好未来。

“今天,我专程来莲花山公园献花,表达我的敬仰之情。”在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记者遇到从福建来的“00后”青年丁先生。“这几天,我去了国贸大厦等地方。来到最能代表改革开放成就的城市看一看,很有意义。”丁先生激动地说,作为万千青年中的一员,应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这两天我们在公园看到很多市民带着鲜花,来到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缅怀邓小平同志,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很动容。”莲花山公园管理处主任张希表示,改革开放让深圳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园将继续弘扬敢于先行先试、创新创造、攻坚克难的精神,为打造更美丽更具活力的公园努力奋斗,为深圳增添靓丽的风景。

仙湖植物园内,小平同志1992年种下的高山榕,如今已是亭亭如盖、枝繁叶茂。

阳光穿过树梢,位于仙湖植物园湖畔的邓小平手植树下,游人如织,市民张女士带着从外地来深的家人在树下游览。“我来深圳30多年了,最初带着几岁的孩子来仙湖植物园的时候,这棵树还是一棵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深圳也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她的孩子在深圳成了家、有了下一代,生活也越来越好。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时候,在仙湖植物园亲手种下了这棵高山榕,30多年过去了,这棵树成为了仙湖重要的标志性人文景点,也见证着植物园的发展。”仙湖植物园高级工程师蓝翠钰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仙湖植物园正积极创建国家植物园,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郑铭 沈勇 吴梓欣 王志明 林清容/文 周红声 何龙 李忠 杨浩翰 胡蕾 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