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行:五年相伴辉映成章 立足“双区”砥砺前行

2024-08-18 08:00
摘要

时间的指针拨回五年之前——2019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伊始,中国银行即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倾力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深圳同行、与发展同步

奋勇争先,不觉日长。


五年来,深圳紧扣“五大战略定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为“先行示范”写下崭新注脚,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五年来的事实证明,先行示范,深圳知责任、能担当、有作为。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取得了一个个第一、一项项丰硕成果,生动诠释了先行示范区的格局、视野与担当。


谱写“双区”建设更加壮丽的篇章,深圳信心十足。


服务“双区”,念兹在兹。


作为扎根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国有大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中行)传承百年中行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定服务好国家战略。时间的指针拨回五年之前——2019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伊始,中国银行即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倾力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深圳同行、与发展同步。城企连心,双向奔赴,辉映成章。


这是深圳中行激情燃烧、奋进实干的五年。深圳中行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紧扣深圳重大战略平台建设,以务实有效的金融创新,服务好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等建设,更好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同时,当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先行者”,心系社会民生,赢得良好口碑。诸般作为,体现了一个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与动人风采。


赋能“双区”建设,深圳中行步履不停。

8月18日《深圳特区报》A6版刊登深圳中行相关主题报道。


锚定实体:激发经济跃迁新动能

争当深圳地区金融服务的排头兵。五年来,深圳中行积极响应“双区”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各项发展政策,始终发挥“双区”建设的金融“助推器”作用,服务深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助力深圳实体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五年来,深圳中行积极支持深圳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随着“双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深圳中行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能源燃气等领域持续发力,深度参与深圳地铁、深圳投控、深圳机场、深圳能源等企业的重大项目建设,综合运用固定资产贷款、发债、REITS等综合化投融资方案,积极支持铁路、航空、公路、港口、物流等交通物流企业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一直走在服务深圳重点项目、重大平台的前列。

五年来,深圳中行大力支持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深圳着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8”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圳中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与服务体系,成立科创金融与综合经营部,加强科技金融中心和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建设,借助大数据、AIGC、隐私计算等技术推出了“中银科创夸腾系统”对深圳地区12万家科技企业进行数字孪生建模,创新推出“科创贷”“腾飞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目前,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

五年来,深圳中行紧跟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号召。“双区”建设加持下,深圳制造业发展的潜力活力正在不断激发,深圳中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支持传统制造型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以高质量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服务,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该行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中心,以首批八家先进制造业特色支行为重点,以“1+3+N”的组织架构为支撑,结合自身优势,分集群进行特色化经营,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圈连接、境内外联动、金融服务示范四大平台,汇聚金融力量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

同时,深圳中行积极支持金融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中国银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基地、中银大湾区财富管理基地等平台,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加强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信息搜集与研究分析,提高研究质量,服务国家战略。

纵深合作:共塑“双区”发展新格局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助力深圳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领域发展,深圳中行大力支持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点区域建设,为国家和省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技企业提供“投、贷、债、租、保”全方位金融支持。

深耕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飞地”建设金融样本。2023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深圳中行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支行,以金融之力积极融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为区内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产业园区建设和链上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区内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鹏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本注入强劲动力。

支持“深港河套地区”创新发展,共筑科技创新新高地。2020年,深圳中行河套皇岗支行正式升格为河套皇岗分行,加大对深港河套地区的金融支持。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该行紧跟战略步伐,在深圳人行和外管局的指导下,落地深圳首笔“科汇通”,突破科研机构使用境外资金的难题。该行立足河套,专注服务入驻园区的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及高层次人才,努力探索科技创新、跨境、跨界金融服务新模式,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紧抓前海发展机遇,全力推动金融创新提速增效。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深圳中行设立前海蛇口分行,紧跟前海建设步伐,围绕《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与前海管理局紧密联动协作,积极参与前海民生保障、现代产业、基础建设等领域的大型建设项目融资,为前海发展保驾护航;深入研究“金融支持前海30条”可落地政策,探索开展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率先落地前海进口企业境外购汇、人民币资本金结算免开专用账户、境外企业人民币NRA账户办理大额存单、薪酬购汇全流程线上办理等试点业务,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助力金融业对外开放。

打造政银合作新模式,全力支持市区两级政府重点工作。五年里,深圳中行先后与南山、福田、宝安、龙岗等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发挥中行金融力量。结合各区产业特色,针对市区两级政府的产业发展重点,出台专属服务方案,快速落地金融配套,服务支持特色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同时,积极响应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大力支持“保交楼”项目融资,深度参与医疗、教育等行业,全方位服务社会民生。同时,该行连续4年助力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办,为市区政府招商引资、跨境推介、政企撮合提供助力。连续4年作为合作银行机构协助开展“创客中国”深圳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为超200家参赛的科创企业及团体提供授信金融支持超15亿元。

行而不辍:跨境金融联通大湾区

这五年,深圳坚持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先行者”,深圳中行持续加强对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信贷支持,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扩面,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贸易新业态产品与服务,加大对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的综合金融支持。

为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深圳中行依托集团全球化服务网络,“一点接入、全球响应”,通过总分行联动、境内外联动、集团各板块联动,为企业海外布局提供咨询、开户、结算、投资、融资、保值等综合服务,以优质的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深圳企业国际化。2024年1-7月,深圳中行服务跨境客户数超3万家,国际贸易结算及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居市场第一;累计为超2200户外贸企业提供近2400亿元信贷支持,有效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步履不停,助力跨境电商等新兴外贸主体。数据显示,如今深圳跨境电商卖家的数量超过15万家,跨境电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平台、物流、支付、结算等环节提出新的需求。对此,深圳中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基于对跨境电商业态的深入分析,围绕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市场采购主体、外综服平台等客群,打造了一套涵盖结算和融资等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跨境资金结算难、融资难的突出问题。2024年上半年,深圳中行累计为跨境电商客群提供跨境资金结算服务近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0%。

“量”“质”并进,持续优化跨境结算服务。中国银行发挥自身全球化和综合化经营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产品和服务方面不断发力。2023年,深圳中行累计为超8000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合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1万亿元;2024年1-7月,深圳中行累计为超9000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合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6000亿元。此外,深圳中行率先落地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多措并举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惠及面。2024年1-7月,该行准入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的客户超1800家,服务的便利化客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800亿元。同时,深圳中行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直入账、电子单证等线上化产品的客户覆盖度,不断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质效。

便捷惠民,共建湾区优质生活圈。除了当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主力军”,深圳中行持续深耕个人金融领域,凭借传统优势、创新产品、卓越服务,畅通湾区生活圈。早在2019年,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率先试点推出大湾区“开户易”,香港居民可便捷申请境内中行II类、III类个人银行账户。截至2024年7月末,深圳中行累计服务超30万香港居民办理大湾区“开户易”账户。不仅实现了支付场景多元化全方位覆盖,更为湾区金融基础设施改革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今年2月,“跨境理财通”2.0正式落地实施,推出了降低南向通投资者准入门槛、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提升单个投资者额度、增加金融机构参与主体等优化措施。业务开办首日,深圳中行全市150余家网点同日实现额度、产品、优惠、渠道、服务、品牌六大方面全新升级。截至2024年7月末,深圳中行累计服务超3万湾区居民办理中银跨境理财通业务。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5周年,深圳将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改革驱动效应,继续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示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乘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深圳中行正在谱写着新征程的奋斗旋律,按照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砥砺前行,传承百年中行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斗志开好金融引擎,以更富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银行新范式,立足“双区”,服务“双区”。

前沿观察



创新金融服务 赋能“双区”建设

八月的深圳,莲花山草木葱茏,前海湾浪潮激荡,鹏城大地热情奔放。

时光匆匆,深圳人记忆犹新。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布,揭开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大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深圳中行全力为实体经济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浇灌“金融活水”,正是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的鲜明体现。积极支持大湾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深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支持深圳“20+8”产业集群、工业上楼等项目,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勃兴;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效降低了一些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南山科技园、光明科学城、河套合作区等科技密度高的区域,布局17家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念兹在兹的是助力深圳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

观察深圳中行的诸般创新之举、各项有效作为,可以清晰看到,在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该行锚定实体经济、紧扣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金融服务,金融资源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深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深圳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深圳出口规模31年领跑全国。深圳中行是助力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先行者”,使出了优化跨境结算服务、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丰富配套金融服务等硬招实招,将对外贸企业的支持放在心上、体现在精准的行动上。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细审深圳中行的作为,可以发现,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该行具体的实践。

如今,深圳站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意见》公布五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时代期待这座先锋之城交出新的优异答卷。深圳中行要继续深度融入“双区”建设之中,多行创新之策,多为务实之举。如此,城与企定能同频共振、彼此成就。

编辑 冯靖娴 二审 杨乔博 三审 吴向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