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转几个弯,就从广深沿江高速,进入了深中通道。朋友负责开车,我对着手机上壮观的深中通道横屏长图,按图看景:东人工岛、深中隧道、西人工岛、深中大桥。
伶仃洋海底,大湾区“顶流”,最火的打卡地……深中通道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它画上了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跨越天堑连通珠江口东西城市群,深圳和中山的通行时间压缩到了30分钟内……
路面崭新光滑,隧道两侧有可变色的景观灯带,驶出深中隧道,就是西人工岛,手机上介绍说这是“世界最大圆筒结构人工岛”。岛的形状,有说像风筝,有说像大鹏,我坐在车里,自然无从判断。有点羡慕那些拍出深中大桥、人工岛各种美图的人。能够看到、拍到全景的,估计需要俯瞰视角,而我只是坐在车里的普通乘客。
行到深中大桥,视野开阔起来。270米高的两座主塔挺拔矗立,牵拉着的缆索形如四条抛物线。缆索垂下的根根白色吊杆,由短到长,再由长到短,等距排列,如同数学课本里抛物线的阴影部分。吊杆“刷刷”闪过,隔着车窗都觉带着风。
桥并不是笔直的,它在海上画了条美丽的曲线。没有遇上蓝天,白云倏尔变苍狗。阳光炙热,稍开下窗,呼呼的风声,裹挟进热浪,夹杂着海腥味。桥栏处,能看到伶仃洋的海水。
我想到,桥下的这片海洋,历史上也曾是一片风云激荡之地。
7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抓,被元军押送前往厓山途中经过伶仃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过零丁洋》。180多年前,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在深中大桥向北30多公里的虎门,开展了禁烟运动……这些仁人志士,满怀家国情怀,他们看向珠江口伶仃洋时,是否曾想象着能够在东西两岸架起一座桥梁?
在中山吃个晚餐体验美食后,驾车返深。亮灯的深中大桥璀璨如虹。天上一轮明月,照着伶仃洋,也照着深中大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深中大桥无疑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超级工程,走在桥上,觉得连今时的月都很幸运。
微信上看到些图片,有人在宝安西湾红树林公园,拍到了深中大桥的车龙、宝安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11号地铁线上的列车、珠江口里的轮船,海陆空四景同框,精彩至极。
依稀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课本里有句话,“江上有一座大桥。汽车火车在桥上跑。轮船从桥下过。”那时候太小,家乡太偏僻落后,完全不明白这短短几句话,展现的居然是一种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在深中通道,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描绘的梦幻场景,确定实现了。
编辑 秦天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