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常去四川绵阳各地采风,几次路过北川,听闻这里不远处有座元代末年所建的廊桥,俗称“姊妹桥”,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憾每次都是脚步匆匆,未能见到这座著名的“姊妹廊桥”。
四川境内自古桥多,但廊桥却不多见,留存的就更少。成都有座著名的安顺廊桥,现已是地标景点,可惜却属于今人仿古新造。金牛区南河上游的马家场廊桥,是座清代廊桥,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金牛区从事考古工作与地名普查,见到它时只剩骨架了,但乡人依旧称它为马家廊桥,但三年前的一场大水连桥墩子也冲垮了,如今连个影子也不复存在了。
供图:郑光福
今夏,我供职的成都市文广旅游局组织我们一百多名离退休老干部,赴绵阳罗浮山度假休疗,这里离“姊妹廊桥”不远,我终于有时间前往目睹其芳容了。五月的一天,我们一行四人打车约半小时,来到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晓茶河上游四公里处的五福村,终于见到了这座有着“东方廊桥”美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纳入“四川一百个最佳景点”之一的小小廊桥。在人烟稀少的古镇古溪边,我们站在河岸高处,看见连接两岸的木石建成的青瓦古廊桥小巧玲珑,乡人们说木刻画像连瓦片都是元代的,其实它的石柱以前是清代遗物。在桥畔我们见一石碑立于树荫之下,上刻文字如下:
姊妹桥(原名高桥)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桥横跨于茶坪河上,南北向,为木质廊桥,因桥分两段建造,两桥之间又以天然巨石相连,像一对孪生姊妹,故称姊妹桥。两桥共长大约50米,距河床高约10米,宽3.5米,桥上建有桥楼,高3至5米。姊妹桥是我县目前唯一保存的一座山区特色的廊桥,结合周边环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993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6月,县文管所对姊妹桥进行维修 。200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10日立)
此碑距今已有十九年,当时安州区还叫“安县”,如今县名也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变化为安州区了。
姊妹廊桥屹立在山乡溪流中,这一带属五福村,元代留下的实物已有600多年,清代重建距今也有151年了,如今其横跨茶坪河两岸,更显古朴。遥想元代工匠们利用山区石料、木料等山材精心建成,虽然它远比成都安顺廊桥小了许多,但几百年前此处应是人烟稀少之地,能在这偏远的大山之中建成供乡民使用,也是件令人遐想的谜事。
我们观赏廊桥上的木雕画像,发现其人物花草栩栩如生,古朴逼真,折射出元朝那个时代的人文历史。走过廊桥,观大坝河滩,石头多多,洁净得不见一处泥沙。走过廊桥,还有一家依河而建的农家乐,许多前来避暑的游人在此游水品茗。此时一小游艇飞驶而过,顺着水流往下冲去。我们方知这里还是罗浮山旅游景区的漂浮地带的起点。从此处漂下,落差竟有228米,共设有9个冲浪滑道,18个激流探险地段,还设有儿童戏水区、河滩排球场地、自驾游帐篷区域和儿童水上乐园等。它们都深藏在山间河流四周。在我看来,罗浮山恐怕是继峨眉山、青城山之后的第三美丽的蜀中风景名胜区了。也难怪近些年罗浮山旅游景区,一年四季游人多,旅游经济十分火爆。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