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构筑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胡玥
2024-08-12 08: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放眼盐田港,多艘大型远洋货轮陆续进出港口;走进百泰生产基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打砂、喷砂,为黄金首饰增添效果;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里,专家们热烈讨论着如何进行下一步技术开发;视线向上,无人机载着外卖“空中配送”……从地面到天空,从车间到海港,一个个火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场景,铺就了盐田硕果累累的“秋收图”。

千帆竞、满目新。当前,盐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深化改革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着力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能。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近年来,盐田全面打出助推科技创新系列“组合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多项举措持续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一批行业“老树发新芽”,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生态雨林”。

华大集团是生命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自2007年落地盐田以来,盐田区在产品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发展空间等领域予以全力保障,为该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盐田区先行先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如今,华大科研团队已成为拥有2家A股上市公司、年产值百亿元的集团企业。

在华大集团这一“龙头”带领下,盐田区以首个“深圳市细胞与基因产业链专业园区”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为平台,主攻细胞与基因领域,积极引导产业空间存量与需求深入对接,支持知因细胞、华大细胞建设细胞制备和存储库,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细胞与基因产业高地。

黄金珠宝产业是盐田的又一张王牌。以扎根盐田的金雅福为例,得益于盐田区的大力支持,该企业以智能制造开创黄金消费新模式,以科技赋能助力珠宝行业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创新之路。在近期举办的2024中国国际黄金大会上,金雅福研发的“黄金ATM机”受到超高关注,兑金通黄金回收智能终端已荣获第二十一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属国内同行首创,是国内首个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的黄金回收设备,获得公安部认证通过GA38《银行安全防范要求》,这一机器可自助完成黄金回收与购买,重塑了黄金零售与回收的崭新业态。

金雅福是盐田区对企业进行技术、政策帮扶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改变仍在发生:周大福纳米加工、3D打印、区块链等技术领先全球,百泰累计参与制定并发布各类标准101项,粤豪仿珐琅数控切割技术深受市场欢迎,一个个先进技术的惊艳亮相,使得这座滨海城区越发“金光闪闪”。

截至目前,盐田区黄金珠宝版权保护工作站累计完成1万余件作品备案、8.6万件次版权监测,规上黄金珠宝加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421.1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43.1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从42.56%提升到50.1%,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做强盐田黄金珠宝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盐田区相继与香港城市大学组建“智慧盐田+数字创意”研究中心,联合腾讯、华为、平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增强数字经济新动能;与香港中文大学组建文化消费数字创意产业全球创新中心,吸引香港数字创意企业和具有多元化知识、专业化背景的高水平青年创意人才,推动数字创意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应用,助力发展游戏动漫、艺术展示、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等新业态。

接下来,盐田将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持续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赋能传统产业。

主导产业动能强劲

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是盐田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2022年,盐田区人民政府以“一号文”正式发布《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值的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0%。

盐田港,这座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焕发更强劲的发展新活力。盐田区全力支持盐田港建设发展,强力推进盐田港东港区建设,统筹布局5G基站、岸桥、轨道吊、轮胎吊等超大规模自动化装卸设备,实现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与港航业的深度融合,极大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智能吊运系统研究,相关成果已经在盐田研制成功并推广到天津港、唐山港应用。

梅沙踏浪,绿美连城。含着“金汤匙”出身,文旅是盐田发展的先天优势。盐田会同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建国家旅游创新中心南方分中心,是深圳市首个“国字头”的旅游创新研究机构,致力建设成为国家旅游创新中心的重要分支机构,发挥学科优势,推进旅游业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旅游创新项目与发展模式,助力盐田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旅游业创新发展。

旅游是眼球经济,更是体验经济,唯有新场景、新体验不断产生,才能让旅游行业保持旺盛的消费力。当前,盐田正力争在大梅沙区域运用声光电、VR、AR、互动体验等技术和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打造全市旅游新爆款;鼓励企业在小梅沙新海洋世界、东部华侨城升级等项目建设中加大数字产品的布局力度,推动传统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抢抓胡润国潮、流量新势力百强榜在盐发布的机遇,推动鱼灯舞等传统文化转型国潮“出海”,打造让人耳目一新、非来不可的消费热点。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盐田区以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为引领,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绿色低碳发展范例。支持万科创新引进“黑水虻+堆肥+共建花园”有机循环模式,将大梅沙生物圈三号打造成国际碳中和实验园区,每年减少碳排放量超800吨。今年6月,中国能源研究会公布2024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名单,位于盐田区的生物圈三号碳中和实验园区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位列其中,是全国12个入围项目中唯一一个综合性城市社区场景。

新兴产业“含新量”足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放异彩的同时,盐田区将目光瞄准新兴产业。今年机构改革后,盐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单设新兴产业科,集中力量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大力开辟产业经济新赛道,实现“换道超车”。

发展路径中,盐田区打开思路,将目光投向天空。近年来,强势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印发了《盐田区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低空特色应用场景示范区、低空综合服务引领区、低空要素保障标杆区的工作目标,并出台《盐田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鼓励“研发—制造—检验—教育—培训—服务—应用”全产业链在盐田发展。

政策红利叠加,盐田聚焦应急救援、旅游观光、婚庆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不断“解锁”低空运营新场景,引进落地鹍航智能等一批优质企业。实现eVTOL、“UFO”(载人飞碟eVTOL)等新业态在盐首飞,与直升机、无人机开展常态化低空融合飞行,全领域全要素支持新业态腾飞,推动低空经济错位抢位发展。

“今年上半年,盐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17.4%,在全市名列前茅,也快于全省、高于全国,这说明国内外投资者看好盐田,真金白银投资盐田,盐田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明确要求,盐田经济数据亮点多、质量高、分量重、成色足,体现了盐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积极探索,以及在“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方面的担当作为。

龚晓峰建议,接下来,盐田区要注重整合与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考虑究竟要重点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多到企业和基层调研,迈开步子到国内外找高人请教经验做法。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章平表示,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盐田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优化,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亮点频出,发展成果喜人。接下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红利,积极向企业传达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区域合作;重视创新与研发,推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培育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和资源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倾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胡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