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圳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产值超过9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1700余家,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飞、运维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深圳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中,低空与空天技术产业被列入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深圳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结果。”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民航发展处副处长赵柯介绍,深圳出台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实施20条支持措施,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的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说,目前大疆农业无人机累计作业面积超60亿亩次。
“深圳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张林介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为94.9%;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前列。
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产业从无到有,集聚成势。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内,“楼上”科研人员攻关原始创新,“楼下”则为产业孵化空间,一栋大楼内即可实现科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中心周边,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已建成试运行,还配套了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近3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约有40%落户深圳,光明区集聚了其中的近80%。”光明区区长邱浩航说。
为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深圳坚持将不少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标准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380家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以及“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
2023年,深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4个,布局37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体外膜肺氧合仪、核磁共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深圳加大支撑产业创新的资金供给,持续注入金融“活水”。推出“深圳创投日”品牌活动,吸引全球超6000家次创投机构参与;发布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20条”,按照“一产业集群、一专项基金”理念,构建产业引导基金体系;设立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深圳多个万亿元级和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布局——集成电路方面,先后落地方正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等多个百亿元级项目;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新型储能方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1.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4万家。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06
深圳有个“魔法图书馆”
中心公园朱顶红
00:44
夕阳下的深圳人才公园 黄花风铃木已过盛花期,银麟风铃木初开,目前只见树顶开花,估计一周左右盛开。
00:06
11.98万元起!比亚迪秦L EV正式上市
**我的"雷锋时刻"** **——记一年级小学生费姝媛的温暖三月** 三月春风暖,校园里的玉兰花开得正盛。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月",老师告诉我们:"雷锋叔叔是永远的热心肠,我们要像他一样,用小小的行动温暖身边的人!"我也悄悄许下心愿:要在这个月里,成为一朵会帮忙的"小红花"。 **藏在书包里的"爱心创可贴"** 上周三课间操时,我看见隔壁班的小美蹲在走廊角落抹眼泪。原来她跑步摔破了膝盖,血珠正慢慢渗出来。我突然想起妈妈在我书包侧袋塞的卡通创可贴——那本来是给我准备的"勇敢勋章"。我赶紧掏出来,轻轻帮小美贴上。当樱花图案的创可贴盖住伤口时,小美挂着泪珠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好像把春天贴在膝盖上啦!"原来帮助别人真的会像吃了蜜糖一样甜呀!#读特小记者#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