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记者从深圳地铁集团了解到,地铁11号线18个车站中,9个车站设有公共艺术墙。这些艺术墙既有“传统与记忆中的深圳”,也有“时尚与现实的深圳”:南山站的《南山红》展现荔枝丰收的场景;福永站蚝壳作品《记忆》展现岭南渔村文化;机场北站的《大芬丽莎》则展现了城市的创新精神。除了11号线,未来新建地铁将打造成“一站一故事”,在地下公共空间设置文化墙,展现深圳城市文化和精神,打造一道靓丽的地下风景线。
机场北《大芬丽莎》壁画展现创新精神
参观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人都熟悉《大芬丽莎》这个名字,如今这幅作品出现在深圳地铁11号线机场北站。这幅作品原画是世界最大的集体创作油画,由507名画师同场绘制的千幅画面所组成,机场北站《大芬丽莎》陶瓷壁画则是选取其中核心的599块画面进行制作再现。
“机场北站《大芬丽莎》壁画的单块瓷片尺寸是297×203×6mm,和原作品相比在尺寸上进行了1:2比例的缩小,”深圳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原画的画风、笔触和表现技巧,特别将原作品进行解构,通过像素化的分解使每块画面都转化为由色彩和笔触构成的斑块,再转印在陶瓷薄片上,力求真实地再现作品艺术魅力。
深圳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场北站《大芬丽莎》还有一个深意,那就是展现深圳“城中村”的蜕变和深圳人的创新精神。“机场北站是机场、高铁和地铁汇集的枢纽,这幅壁画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展示深圳城市创新创造精神。”
福永蚝壳墙《记忆》再现岭南渔村文化
在11号线福永站站厅里,蚝壳作品《记忆》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这座艺术墙用蚝壳混合蚝壳灰砌成,厚约25厘米,墙上裸露的蚝壳整齐划一,“蚝”气十足。“这面艺术墙主要由蚝壳为原材料制成,制作程序比较复杂,” 该负责人表示,“蚝壳为墙,现在是十分稀奇,但在明代以前是珠三角沿海地区普遍的建筑方式,沙井蚝壳墙还被列为保护文物。”《记忆》整幅座品糅合了福永蚝墙和岭南建筑风格,通过蚝壳组成的波浪形墙面,呈现出深圳南海渔村的独特记忆,体现了岭南独特的文化习俗。
11号线南山站有一面名为《南山红》的艺术墙,这幅作品选取了当地特产——岭南佳果荔枝作为主题,描绘了仲夏时节荔枝丰收的场景,烘托出深圳人红红火火的生活期待。
9面艺术墙展现深圳城市的历史和发展
与其他车站公共艺术墙单副主题作品不同,碧海站的《筑梦》则以蜂巢的构图、彩虹的色彩,再现了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服务的各种场景。深圳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建地铁就是建城市,我们不仅仅是在筑造四通八达、绿色便捷的地铁网,更是在筑造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幸福美好的城市梦。”
此外,宝安站艺术墙灵感来自于深圳摄影学会会长何煌的摄影作品《围海造田》,再现了1973年宝安西乡公社翻身大队围海造田的场景,反映了村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地铁11号线还有后海站的《风生水起》、机场站的《美丽新世界》、后亭站的《旭日之城》和碧头站的《都市方块》四幅艺术墙。深圳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写艺术墙反映深圳的城市历史和发展,“我们希望市民在每一个地铁站,都能读到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编辑 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