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智能健身房要合理布局丨圳论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2024-08-06 09:44
收录于专题:圳论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不同年龄、职业等属性的人群,健身习惯并不相同,不能简单以人口决定室外智能健身房投放的数量。应当在前期摸清一定范围内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再来确定室外智能健身房建在哪、建多少,这也是把宝贵资金用在民生急需处的题中应有之义。

巴黎奥运赛场激战正酣。场上运动员们展示的力与美,把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撩得更高。这不,最近这些天,火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深圳健儿”们在各场馆和公园健身的兴趣,其中,室外智能健身房人气火爆,每到傍晚稍凉时分都是“房无虚席”。

为什么有人喜欢室外健身?“公园20分钟理论”就是最好的理由——即使在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精神更加愉悦。在美景和清新的空气中,来上一场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的运动,那爽感更是“杠杠滴”。室外智能健身房则为获得这种爽感提供了实打实的支撑。

室外智能健身房覆盖体质测试区、‌体能训练区、‌智能竞赛区、‌拉伸放松区等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健身需求,‌为室外运动爱好者送上贴心的服务,又将智能、科技、时尚融入健身器材,让使用者的体验感“拉满”。在各地促进群众日常体育发展过程中,提供开放共享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实属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目前,深圳的各大公园、社区、产业园区、校园等已建成170套室外智能健身房,吸引了585万余市民经常锻炼,累计使用人次超5000万。其中,大多数室外智能健身房建在公园内。按照《深圳市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5年)》,深圳将在2025年底前建设、更新300套室外智能健身设施。对照这一目标,深圳室外智能健身房建设还需加紧推进,与此同时,还应做到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需要实现大致均衡。室外智能健身房造价不菲,一旦落地启用,就能为周围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是大家翘首以盼的“香饽饽”,在配给上应当努力做到公平。在落实室外智能健身房建设计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助推深圳“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动全市域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让不同区域的市民群众都能便利共享。

合理布局,应做到供需匹配,这是对大致均衡的进一步精细化。不同年龄、职业等属性的人群,健身习惯并不相同,不能简单以人口决定室外智能健身房投放的数量。应当在前期摸清一定范围内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再来确定室外智能健身房建在哪、建多少,这也是把宝贵资金用在民生急需处的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