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七娘山,纵览大鹏半岛银色沙滩与翠绿山峦交相辉映;访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追逐星辰与月影,赏萤火虫翩翩飞舞;打卡阿卡那拉琉璃海,置身海天一色的童话世界……让背包客小李聊着话题不断的地方,正是位于深圳东南部的大鹏新区。这里山海相依,风光旖旎,是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的生态宝地,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最近,这里的东山鹿嘴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到大鹏东山鹿嘴“迎接深圳第一缕阳光”再次成为时下热门话题。
大鹏新区三面环海,拥有优美的海岸地貌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逾77%,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一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6%,负氧离子浓度高达4800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中国天然氧吧”。不仅如此,这里还拥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之一的坝光古银叶树群,登记在册的古树共33株,平均树龄超过200年,群落内树种丰富,为深圳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新区政府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禀赋,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要求为引领,突出旅游和海洋,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全力打造生态环境治理标杆、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生态旅游国际典范、生态文化繁荣样板、体制机制创新先锋。近年来,大鹏新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留足生态空间 重视可持续发展
新区成立之初,就将全区陆域面积的73.5%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近4年开展林相改造350公顷,开展森林抚育600公顷。坚持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提升绿道、碧道森林景观,建设23条郊野径,里程共计156.2公里。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古树坐标测绘,建成全省首条生态廊道,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区县级全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携手共建生态司法修复基地(东涌红树林湿地园)。
位于南澳杨梅坑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绿地上,常年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在白天出没。自2022年6月以来,大鹏新区典型生境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结果显示,在陆域发现38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在海域记录到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5个物种是深圳市新记录,这意味着大鹏是深圳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围绕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大鹏新区依托公园、远足郊野径、绿道、碧道、骑行道、沙滩等资源,按照“拉通、复线、商业、景观”等同步的思路分解“一脊一带”实施计划,积极推动“两个18公里”(18公里滨海活力带和18公里山脊绿廊)规划落地。并按照“重点功能片区+补短板”,系统梳理旅游、海洋、生态等方面百余个项目,全域推进绿美大鹏生态建设。把绿美大鹏生态建设作为工程立项的重要因素,投资项目结合绿美大鹏生态建设优化绿化内容,对社会企业进行项目核准时,积极宣传引入绿美大鹏理念。结合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提升,谋划环境提升项目,打造街心小花园,让“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人居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聚焦生态优势 激发绿色产业新动能
大鹏新区积极落实新区“双招双引”工作安排,以新能源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绿色低碳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助力新区LNG、氢能、电厂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在深圳市实现首批氢锂、氢钠的结合应用,打造集“氢、锂、钠”三位一体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创新零碳基地。开展LNG冷能综合利用、风光电力应用、氢能应用等项目创新示范,汇聚绿色发展优势动能。
发起“行业企业+义务植树”联合行动倡议,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撬动社会资金支持绿美大鹏生态建设。在大鹏湾常年活跃着十几个绿色环保海洋公益组织,定期开展百里海岸线护岸行动,构建“美丽海湾”共建共享平台,设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培育设立11家海湾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发起成立“蓝色护海青年志愿联盟”。与此同时,东部电厂等社会企业以及区属国有企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植树,种植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新区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特色显、氛围浓的“绿美社区”贡献企业力量。
2023年10月,大鹏新区入选全国“两山”转化的典型案例。去年年底,深圳市政府正式出台支持大鹏高水平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若干措施,推动大鹏新区打造生态环境治理标杆、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生态旅游国际典范、生态文化繁荣样板、体制机制创新先锋,为大鹏新区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