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文/图
2024-08-04 22: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展现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的独特魅力。

8月3日,第二届“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在深圳市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是一场集视觉艺术、学术研讨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盛会,以“生生之美”为核心,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工艺的融合,并展现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的独特魅力。

第二届“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开幕式现场

第二届“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由荣宝斋主办,汇聚了28位顶尖设计师、艺术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携带69件(组)匠心独运的艺术设计与工艺作品,共同诠释“生生之美”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

展览主题“生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国设计美学的基本精神所在,在此基础之上,本次展览分为“生·机”“生·意”“生·境”和“生·动”四个部分。“生·机”是在隐约可见的生命际遇中发现未来的美好和希望的潜能,是新技艺、新观念为设计文化带来的变动与契机;“生·意”是天地自然与人生道法之间的映照,是创作者通过细腻精湛的造物活动与万物万象的对话;“生·境”是艺术精神与文化属性的外化,强调设计之“物”与艺术之“境”在赓续与新生、传统与当代、功能与形式之间建构一种有机动态的平衡;“生·动”是一种出神入化的韵致,是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的持续追求。

从木雕到金银细丝、从家具到金属面料,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传统技艺与当代观念的激烈碰撞与完美融合,也可以看到数字技术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张周捷的作品《无尽之形》中,每件作品都是人与计算机彼此协作共同完成的结果。姜绶祥的作品《律行》以金属与纤维互相交织,在面料表面形成如同水墨洇染开来的痕迹,该作品采用无水镀膜技术,与传统染整技术生产的金属化纺织品相比,节省了大量成本,推动了“高科技、智能化、小型化”的印染行业,向可持续模式的转型。任开的作品《金摺丝葫芦耳饰》,通过系统化的工艺研究,复原了中国传统金丝细丝工艺中失传已久的“金摺丝工艺”,为失落的技艺重注生机。展厅中的一件件作品,都体现了中国设计美学精神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吸引了众多深圳观众前来观展。

“中的精神”学术研讨会现场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也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关注。展览开幕当天,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斌,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等以及有关机构及参展艺术家、媒体也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的启幕。展览开幕仪式由荣宝斋深圳设计部主管、“中的精神”展览执行负责人钟婼嫘主持。

展览开幕仪式现场,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斌在致辞中,对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他谈到,深圳文化建设需要艺术家、学者以及荣宝斋这样的艺术机构长期的支持,荣宝斋落户深圳两年来,带来一系列精品展览。“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已经在深圳连续举行两届,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当代设计与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辉煌成就,也对推动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主办方代表,荣宝斋广州、深圳、香港总经理陈目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荣宝斋的机构、艺术家、藏家和社会各界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第二届“中的精神——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展”更加注重学术深度,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深圳,深入研讨当代中国设计与工艺的发展趋势。展览就像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生生不息的创造与成长,这也正是荣宝斋策划“中的精神”系列展览的初衷与愿景。

“中的精神”策展人周博在现场为观众导览解读

中的精神”策展人纪玉洁在现场为观众导览解读

展览开幕仪式之后,“中的精神”策展团队周博、纪玉洁两位策展人为现场嘉宾和参展观众进行导览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继首届“中的精神”展览于2023年夏圆满举办之后,本次展览以“生生之美”为核心议题,特别在展览开幕前,增设学术研讨会,策展人团队周博与纪玉洁作为学术召集人,邀请了国内外顶尖学者与艺术家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上下两场,全程直播,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全国设计与工艺的研究者、艺术家共同探讨学术,促进更广泛的文化传播与交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3日。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