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汇聚25家“谷店”,这里成深圳二次元爱好者新“打卡地”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实习生 资悦
2024-08-04 11:08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二次元爱好者将印有动漫、游戏角色的图像的商品称为“谷子”,由英文“goods”音译而来,购买行为叫“吃谷”,而售卖相关商品的店铺就叫“谷店”

近日,车公庙丰盛町商业街的“谷店”热潮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大量关注。短短几百米的街道,汇聚了25家专营各类动漫、游戏相关的二次元周边商品的店铺,包括正在装修等待开业的新店。而在今年初,这里的“谷店”数量还仅为个位数。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谷店”吸引了大量二次元爱好者“打卡”。特别是在周末,小到只有4平米的盲抽专店,大到几十平米的连锁店,到处都人头攒动,常将丰盛町挤得水泄不通。

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通墙”展示柜的“谷子”

▲车公庙丰盛町动漫街区的招牌

二次元爱好者将印有动漫、游戏角色的图像的商品称为“谷子”,由英文“goods”音译而来,购买行为叫“吃谷”,而售卖相关商品的店铺就叫“谷店”。记者走访发现,“谷店”的装修都非常简单,没有冗余装饰,展示产品的货架多为不锈钢材质,上面摆满了印着二次元角色的纸片、徽章、亚克力摆件和玩偶手办等。

除了“明码标价”出售商品,不少“谷店”还流行“盲抽”玩法。作为一种促销手段,“盲抽”通常是商家将不同角色的徽章、纸片等塞入不透明的袋子里,买家付完款后只能随机抽选,受访的“谷子”爱好者表示,抽六七次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谷子”是家常便饭。

不同的二次元爱好者对“谷子”的种类有不同的偏好。喜欢徽章的人数较多,因其价格门槛较低,还便于挂在包上或衣服上作为装饰;也有人专爱收藏手办,不少“谷子”爱好者还会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家里“通墙”大小的展示柜,用来储存购买来的“海量”手办。

购买“谷子”满足打破“次元壁”的渴望

▲爱好者正在选购“谷子”

“以前不知道深圳也有‘谷店’,一直很期待能够线下‘吃谷’,在小红书刷到车公庙谷店,一放暑假就过来了。”刚从“谷店”出来的高中生小陈接受采访时说道。

记者在小红书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发现光各大“谷店”的推荐帖就有上千条。这热度背后不仅体现了社交平台在推广小众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更彰显了二次元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巨大市场潜力,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独特的消费偏好。

为什么热衷“吃谷”?面对这一问题,受访的“吃谷”爱好者的回答出奇地一致,他们表示“谷子”不仅是印有角色形象的实物,更是一种打破“次元壁”的载体,通过购买和收藏“谷子”,能够与自己喜欢的角色建立更深的联系,获得一种独特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正如另一位受访者Mia说:“‘谷子’对于我,是一种情感寄托,也是我和朋友们的共同的兴趣纽带。”

“谷店”数量的增加带来同质化竞争

▲“谷店“正在通过“盲抽”形式促销的产品

然而,随着“谷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同质化问题也逐渐显现。许多“谷店”的陈列方式、营销手段乃至商品种类上都非常类似,使得消费者在享受线下扫购和“盲抽”乐趣的同时,也容易感到单调。同质化还带来了恶性竞争,“谷子”一般没有固定价格,所以谷店经营者之间常为对方过度降价吸引客流的促销手段出现争端。

不过,最大的竞争还是来自线上。丰盛町其中一家“谷店”的老板分享道:“无论是国产‘谷子’还是日本等外国的‘谷子’,都已经有了官网购买、跨境代购等成熟的线上获取渠道,而实体店的价格比不过线上,所以实体店看似客流量大,但销量还是比较有限。”

据该老板透露,自经营这间十几平方的“谷店”以来,除去店租、人工等成本,月平均净利润不足八千元。如何增加体验感,如何在同质化严重、线上线下竞争激烈的谷子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谷店”经营者正在面对的问题。

“谷店”热潮席卷多座城市

《2023青年消费调研》指出,近一半的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消费,人们从单纯的“购买-使用”模式转变为更加主动参与和沉浸其中的体验者。这种追求个性与情感共鸣的需求趋势在车公庙丰盛町的“谷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众文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并悄然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

车公庙丰盛町的“谷店”热潮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文化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谷店”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也迅速增多,不少商业街和大型购物中心也开始尝试引入二次元元素。“吃谷”的文化风潮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二次元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还意外地带动了周边经济的繁荣。随着车公庙谷店的爆火,周围的小吃、服装等店铺的客流量也有增加,共同形成了一个受年轻群体喜爱的,集文化、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消费聚集地。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实习生 资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