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深圳四区进入前十,南山区排名第一。这也是南山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
23个指标评估各市辖区
报告指出,延续“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采用23个指标构建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902个市辖区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最终形成2024赛迪百强区。
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百强城区经济实力突出、增长动力强劲、内生支撑有力,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成效显著,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先锋。2024年,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深圳宝安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苏州吴江区、佛山南海区和长沙雨花区成为“十强”城区。
报告提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催生新质生产力,城区作为各类生产要素的汇集地,正成为实践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特别是数字、技术、管理、资本、市场等有助于创新的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例如百强区第一区的深圳南山区,2023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2.4万件,占全市41.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85.4件,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6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城区快速发展。
南山成为报告典型案例
在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中,南山区作为2024年百强区第一区被进行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到南山区“战略目标再定位: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优势禀赋再挖掘:把握先发优势、主动对标找差,不断再突围”“创新能力再塑造:将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体系再迭代:打造占据全球价值链领先地位的创新型产业体系”“营商环境再跃升: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五方面的优势。
报告指出,南山区始终保持着“不进则退”的紧迫感,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条件,一是牢牢把握先发优势,坚持创新驱动为主导战略,主动“出海”进行城市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外资项目奖励;二是主动求新求变应对挑战,在产业发展上持续推动产业科技融合、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新增长点,在空间保障上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强调“要提供更多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
在创新能力方面,南山区加大力度推动高校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和科研协同创新。2023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成功引进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南山分中心等8家功能性平台机构。在此过程中,南山区致力于加强金融“软能力”支撑,不断进行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形成了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企业需求的科技金融体系。政府搭建“南山科技金融在线平台”,引入银行、担保、保险、投资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进“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等。围绕展示平台、创业氛围产权保护等方面,持续营造创新创业友好型的发展环境,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3%。
在产业体系方面,南山区以“创新”为题眼,重点布局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数字创意、现代时尚、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14+7”产业,实现产业梯度培育发展,构建优势产业巩固扩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发展格局。
在营商环境方面,南山区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双向发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企业服务精准化、便捷化。如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采取精准发力定向招商模式,通过引聚风投、创投机构投,增强招商合力;出台了《南山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等,在支持自主创新、保障产业空间、吸引外商投资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完善政策环境。
在线下,南山区实施领导干部挂点企业服务机制,全方位跟踪服务;在线上,实现与企业的常态化线上联通,并试运行全国首家“千企千面”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i南山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企业可以通过“i南山”查看信息,生成自己的专属页面、匹配相关的政策、发布产品和需求;还创新打造“南山展厅”板块,设立政企路演/直播中心、品牌故事、创始人说、创新产品展厅等功能,为企业搭平台、展形象、找市场、促商机。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