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街道推进“百千万工程”,引领老旧小区蝶变“焕”新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通讯员 刘永丽
2024-08-02 17: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桑达新村,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老小区,基础设施老旧,环境卫生差、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等问题突出。福强社区坚持对照“百千万工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积极调研并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电单车专项整治及路面提升、黄土复绿、规范晾晒等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小区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共享绿美宜居环境,获得感满满。

“六步走”解决电动车管理“顽疾”

桑达新村多为出租屋,共有192户,主要是上班族群体。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居民的一大难题。福强社区党委走访巡查小区后,积极联动街道相关部门和物业管理力量,采用划线规范停车区域、张贴禁停标识、上户摸排登记、专属上牌确定身份、清理僵尸车、定人定岗维护等“六步走”工作法,对小区内的电单车管理进行了专项整治。

从6月中旬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共制作小区内部专属标识车牌400张,并完成了280辆电单车的登记上牌工作。同时,还清理了39辆“僵尸车”(其中电单车26辆、自行车13辆),以及56辆外来电单车。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解决了小区外部车辆随意进入的问题,还为居民腾出了约56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活动和休闲。

“绣花功夫”精织小区新图景

除了电单车管理,福强社区还联合街道城建办、公共服务中心等部门,采取了多项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垃圾收集点打卡制度、黄土复绿、路面提升等,极大地改善了小区的居住环境。

其中,对小区内黄土裸露处进行绿植、花卉填补,增加绿化面积达到486㎡,实现“开窗见绿”、“转角见绿”、“抬眼见绿”,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督促物业保洁员,定时到垃圾收集点打卡签到,确保地面无散落垃圾、垃圾桶无溢满现象,保持整洁干净。此外,还重新铺设了平整的沥青路面,有效解决了原来“补丁式”坑洼路面雨天积水问题,并设置了“文明晾晒区”,安装便民晾衣杆,规范居民晾晒行为。

这些改变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以前啊,我们小区总感觉‘老气’很重,完全谈不上居住环境的舒适体验,现在车辆摆放整齐有序,满眼都是花花草草,一下子感觉小区有了新的活力,生活有新的希望,买菜回家的路上都带着愉悦的心情!”居民朱阿姨如此感慨道。

目前,福强社区正着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在网格“七有三化”的基础上,全市首创通过智慧化工具电子化派单,实现采办分离,即发动全体网格员针对各类静态治理问题,通过“城管通”上报案件,分红线内外分别派单,压实主体责任,跟进问题闭环落地解决。下一步,福强社区将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治理经验,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通讯员 刘永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