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人士在广州南沙可享受原汁原味“港式”诊疗和用药了!7月30日,广州南沙“港药达”服务介绍会暨信兴综合门诊部揭牌仪式在南沙广东医谷举行,活动标志着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启用,在内地生活的港澳人士看病就诊又多一个选择。
在南沙的港澳人士通过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在家就能得到港澳医生的专业诊疗服务,开具港澳常用药物,并送到其居所。目前,该院已有9名医生完成注册登记,还有8名医生正在准备办理中。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在南沙广东医谷内,已获批互联网诊疗服务资格。
记者了解到,在南沙的港澳人士到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就诊,除享受港澳医生专业医疗服务外,还可以在就诊后根据实际医疗需求开具港澳常用药处方(除精神科、麻醉科药类) ,享受港澳人士习惯的港医港药服务。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线下门诊部已开设急诊,以及眼科、全科、内科、妇科、精神科、中医科、外科、儿科、皮肤科等9个科室。
“药物从港澳地区通过顺丰速运快速运输送达患者手中,一般就诊后1到2天即可到达南沙。”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负责人刘信通医生介绍,除线下就诊,还可以通过港医通APP实现在家问诊,“技术帮助我们打破了时空限制,生活在大湾区的港澳人士都可以通过APP问诊。”
《南沙方案》强调在制度层面与港澳进行对接,包括药品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这有助于消除港药进入内地市场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两地药品市场的融合发展。同时,通过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推动内地与港澳在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可打破原有的制度性障碍和壁垒,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虽然线下门诊部设在南沙,但是线上医疗服务更像一个无界限的空间。未来,港澳医生还可与内地、国外医生开展多方联诊,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我相信这会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场景。”刘信通表示,南沙有很多创新政策,如把发展数智医疗放在第一批次的新科技应用场景;南沙可作为内地与港澳交流的一个平台,并增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信兴综合门诊部互联网医院实现的“港药达”便是其中一个生动缩影。南沙还与香港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共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引进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为就诊人士提供直通香港的远程会诊、跨境转诊、互联网诊疗和保险理赔直付等一站式港式医疗服务,2023年以来累计服务6000余人次。
在“港澳药械通”方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于2023年2月成功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目前已获批布西珠单抗等7种进口药品和2种器械,创新药品惠及患者26人,临床使用29人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已向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申请“港澳药械通”定点医疗机构资质。
南沙还积极推广境外医疗保险直接结算模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等已与多家保险机构确立合作关系,已为港澳及国际人士提供400余人次的国际保险直接结算服务,带来便利就医支付体验。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成为香港“长者医疗券”扩大应用试点医院,预计今年可以陆续开展服务。
近年来,南沙区投资引进建设6家高水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先后与香港大湾区医疗集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合作共建专科,提供港式医疗服务。7月24日,广州市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还签署《国际专科综合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推进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打造兼具先进医疗服务、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国际专科综合医学中心,深化穗港专科合作发展。
据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于202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院已进驻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妇科等3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可为粤港澳三地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广州市南沙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南沙正在全力推动4家高水平医院项目建设,其中,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广东省中医院南沙院区正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和设施设备安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南沙)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主体建设已完成。
“上述6家高水平医院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医疗床位达5460张,可满足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该负责人表示。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