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岩画

俞雪峰
2024-07-25 10:52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宁夏黄羊古落,北山处处岩画,有深褐色,有浅灰色,有墨色,有白色。

宁夏黄羊古落,北山处处岩画,有深褐色,有浅灰色,有墨色,有白色。有的被风化斑驳,失去原有色泽;有的窝在巨石里尽显当年风采。手法凌厉,令人唏嘘。黄羊形貌依稀,野狼威风可见。远古村落人,踏石留痕,抚摸如云。或许他们根本就想不到,他们的杰作,会成为后人追踪观赏收集保护的文物。他们也想不到在荒野中,闲适中不经意地涂鸦,竟会受到后人如此青睐。不为别的,只为我眼中的蛋白质。互为蛋白,也互为欣赏。几百年来,一直都这样诱惑只为它而来的痴人。

供图:俞雪峰

踩上去,感觉很轻松,却也非常辛苦。一处耀眼,别处生辉。一石一画,一角一色,画面别无二致。除了黄羊,还是黄羊。除了野狼,还是野狼。除了牛,就是马。眼前有黄羊飞奔,后面有野狼狂追,生动画面气息,历历在目。在此,没有什么不能够想象,也没有什么不能想象出来。黄黄眼仁,没有哀求,也没有惧怕,一味地求生,一味地逃跑,只能让我多了一瞥怜悯悲情。岩石的气味,生生鲜活着。动物的余温,混合着我的体温,让岩画充满了原有生机活力。似乎只有这里才配得上拥有我生命的体温。这就是山地草原戈壁沙漠带给我的魅力所在。

站在岩石面前,我愚痴,岩画也愚痴。所有生命都显得呆板。我站着的意义,不在于远方,而是眼前的静默。我和岩画都没有将活灵活现的心灵交出来。我想让岩画给予我神圣一面,但是岩画并没有做到。看不到曾经远去消失的黄羊,失落的情绪并没有在此彰显出来。能看到岩画上的黄羊,已经是万幸了。上山的路面,陡峭也脆弱,我不想给脚下的岩石带来危情,也不想把已经有些伤痕的岩画再增加不应有的重伤。就在下面看也挺好的,没必要非得站在跟前。岩画的气息已经风传递到面前,画痕也特别起劲。风撩起的颜料,起到刺激大脑神经的作用。不曾想脚下凝滞起来,似有胶泥裹脚。

虽然没有一棵树,其实也没有必要种下一棵树。有黄羊岩画就足够了。留不住的东西,没必要刻意地留下。心留下来,什么都是风景。有山河映照的朝霞就很不错了。岩画生长在这样的夕照中还有什么不是风景画呢?为此,我花了好长时间站在山顶,也站在山坡上看夕阳映照中的黄河和岩画。互换的方位和角度,聚焦着一种欲说还休的镜头。失去耐心,即使站在高处,也看不到绝美的风景。近到眼前,也不会留下情绪的颜色。

就是那么单调几处地方,竟然人为扩大了好大的保护范围,不能不说岩石带给现代人夸张的文化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人为制造出来场景,也就显得有点人文景观的样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对岩画的宣扬呢?失去的总是值得追忆,而留下痕迹的符号也是值得观瞻的心灵物象。珍贵文物送到博物馆展览,到底留在人们心里了吗?还有什么不能在此显示它的尊贵呢?留下来,不得不说是珍贵的,消失的必然也会被定性为记忆中模糊的美好印象。暖风迎来春花,秋风送来飒爽,都是季候修来的福报。面前的岩画,修来我的福报又是什么呢?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