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交流会暨科普报告会在深圳光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举行。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共话我国生命科学最新发展。
10个获奖团队作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科普报告
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现场表示,中山七院自建院起始终将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重中之重。从肿瘤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对器官医学的积极探索,再到交叉学科下的精准医疗,中山七院在医学实践与生命科学研究的交汇点上,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我们也将借助这次难得的机会,开展科普报告,拉近生命科学与公众的距离,让生命科学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大家对生命健康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激发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大会举行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颁奖仪式。与会嘉宾为马骏院士团队、刘光慧研究员团队、路中华研究员团队、吴东东研究员团队、王红梅研究员团队、姜长涛教授团队、顾忠泽研究员团队、瞿礼嘉教授团队、李毓龙教授团队、孟安明院士团队颁发获奖证书。10个获奖团队随后分别作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科普报告。
本年度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其中包括来自深圳的项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路中华团队的“干预帕金森病的新型靶向神经调控技术”研究项目。入选项目均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解决热点问题,比如:“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研究,解决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的研究,实现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干预新路径。
大会举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赠书仪式。杨维才主席代表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向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深圳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5家单位赠予《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科普书》系列丛书。
肿瘤耐药机制研究突破性成果亮相大会
现场还通过视频展示了中山七院何裕隆教授、张常华教授团队近期在自然科研领域核心期刊《自然》杂志(Nature)刊发的肿瘤耐药机制研究突破性成果。这是全球肿瘤疾病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性成果。100多年来,全球科学家们持续探索肿瘤细胞代谢特征之谜,但从未明确。这项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通过产生乳酸,使蛋白质进行乳酸化修饰,从而迅速修复肿瘤细胞DNA断裂的双链,促进自身修复和存活,解开了肿瘤糖代谢和耐药机制的“百年之谜”。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既揭示了肿瘤细胞如何通过糖代谢抵抗放化疗,还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阻断这种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因此该研究不仅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作为新近发布的生命科学领域突破性成果,该研究在会上备受关注。大会现场通过视频首次披露了研究团队为期四年的攻关历程。
与会嘉宾一起为此次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进行了“纪念光塑”揭幕仪式。
据悉,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自2015年起开展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迄今已连续开展9个年度。每年公布评选结果后,邀请入选项目专家编写和出版科普书籍,并举办交流会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报告会,向公众揭示生命科学的新奥秘,为生命科学新技术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本次大会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山七院联合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承办。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