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翼转动、腾空,机身精准飞行并喷施农药……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这是一场关于“低空经济”的竞逐。7月20日至21日,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之广东农事无人机飞赛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茂名市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举行,决出“广东十佳农事无人机飞手”,来自深圳的“神机侠侣”夫妻袁家祥、张惠娇包揽冠亚军。
本次赛事以“飞跃广东 五谷丰登”为主题,赛事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实操从作业前准备、植保作业、作业后整理三大项15项细则进行考核评分,主要从操作安全、质量、效率等方面综合考核飞手的操作规范、操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来自全省各地市的50名农事无人机飞手分为5组进行角逐。
亚军飞手张惠娇是十佳飞手里唯一的女生。她和冠军飞手袁家祥同属深圳市绿之源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因农事植保相知相遇。几年前,夫妻俩深入深汕合作区,调查摸清红火蚁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用农事无人机“对症下药”,有效防控住了红火蚁,被当地村民称为“神机侠侣”。深圳市瑞德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周庆祥也斩获十佳飞手。
当前,在南粤大地的田野山林,频繁可见农事无人机的身影。农事无人机拓展低空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新场景,成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农业生产要求飞手既懂技术也懂农业,要竞评出最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该赛事裁判长、华南农业大学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盛德介绍。
记者了解到,飞防植保、遥感监测、种子撒播、授粉辅助……农事无人机在实际生产中用途广泛,与人工或传统机械相比,对病虫草害情况一目了然,发现问题立马解决,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还具有安全、节本、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特点,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低空经济大省、强省,广东拥有大疆、极飞等业界领先的无人机企业。科技赋能让广东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底气更足。本次比赛统一使用的,正是广东生产、全球领先的新型植保无人机,最大载重60公斤,最大作业速度13.8米/秒。“天气好的时候,一台无人机每天能轻松飞出1000亩。”来自潮汕普宁、从事无人机飞防逾10年的梁铭郁表示。
“农事无人机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江门开平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感叹。目前,一亩次的水稻飞防服务单价在10元左右,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单价更高。不少职业飞手每年的作业面积在数十万亩,营收轻松达到数百万元。农事无人机为飞手们带来可观收入,也保障着农事生产精准高效开展,提质增效助力“百千万工程”。
来自韶关始兴的飞手肖繁明显感受到,无人机飞防越来越“火”了。2018年,其所在农资公司的飞防服务面积仅2000亩,2019年增至6000亩,2020年增至12000亩。据悉,广东飞防队伍愈发庞大,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飞手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全省2022年防治面积已超过1600多万亩,呈快速发展态势。
智能化升级了,农事无人机的保有量和作业面积将进一步增长,未来可为主导。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参赛飞手平均年龄约30岁,最小仅19岁,十佳飞手平均约35岁。“操控对喷施均匀度的影响很大。全程考核手动操控,能真实反映飞手技能水平。”该赛事主裁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院长张艳来指出。
(本文图片由吴秒衡、谭家富摄)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