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组合:协会像一根线,将整个行业紧紧串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王邬秋子 文/图
2024-07-22 11: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弘扬宝安“正能量”,唱响宝安“好声音”,扩大宝安“朋友圈”

正能量、形象好、接地气、抖机灵……是什么样的主持人,能将多个略显不同的“buff”集合于一身?作为党媒主持人,他们是怎么“玩转出圈”,在互联网上收获了过亿浏览?

一个是“创意担当”马小明,一个是“颜值担当”朱月,两个人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组成了宝安最具反差萌的当红主持人组合、区网联会副会长——明月组合。

不断求索 增强职业发展“生命力”

“主持人的每一天都超级充实!一天跑两三个地方是常有的事。在不落下新闻采访工作的同时,我还要抽空策划拍摄每周一期的‘月见’系列,以及明月组合的小视频。总之每天都像‘打仗’一样。”说起新闻记者的工作,朱月这样形容。

在工作中,同事们常常形容朱月是能量满满的“小太阳”,风风火火、热情洋溢。而与朱月搭档的马小明则是台里的“智囊团”,擅长策划和脚本创作,总有用不完的点子和创意。两人一动一静,配合默契,创作了多个宝安人手机上的“爆款”作品,如《青蛇白蛇端午出游季》《嘻游记里的网络安全》等,在搞笑的同时,还科普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注意事项,充分展现了官方宣传的多样性。

“我比较擅长策划和新媒体运营,所以从前期的脚本创作到中期调度,还有后期剪辑、平台运营等等都是我来负责。其实‘明月组合’源于三年前的一次偶然搭档,当时是做人大系列专访,结果这个系列意外爆红了,既正能量又接地气,在当时还算是比较独特的路线,所以‘明月组合’就一直被沿用到现在。”马小明谈到“明月组合”起源的趣事时这样说。

由于新闻工作较为繁忙,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很难兼顾工作和创作,为此,“明月组合”的两位成员常常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自发创作和拍摄短视频。“其实拍短视频挺好玩的,我们还会拉上同事一起来创作、出演,大家也都很乐意在下班时间配合。”朱月坦言。

正是因为大家的群策群力,“明月组合”系列短视频收获了多项荣誉和观众的广泛喜爱。短视频《核酸之约》被收录于2024年1月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分钟短视频大赛”总结图书《追求视觉创新》中。系列短视频创作延续至今持续宣传深圳、宝安城市正能量,全网累计点击量破亿,荣获新华网、省、市、区多个奖项,文明观影短视频在宝安区各大影院播出。

串联资源 唱响宝安“e声音”

成为网联会的班子成员,开启了“明月组合”的全新职业生涯。在这一年里,除了完成日常繁忙的工作外,他们还做了不少“穿针引线”的工作。

“网络人士本来工作节奏就快,平常大家都是各做各的,埋头‘搞钱’,有了这个组织,大家就有了归属感,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动向,获得不少合作和拓展的机会。”朱月表示。

最值得称道的是马小明曾发挥自己的行业影响力成功引进“孙乐乐工作室”落户宝安“智美·梦空间”,为区网联会的人才矩阵又添一员大将。

“我是在2021年的一次短视频大赛上认识乐乐的,那时他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短视频,我们聊得挺投缘,后续也一直保持联系。去年,得知他在找办公室选址,我立马就把智美园区推荐给他,现在他也顺利从龙岗搬到宝安,落户福永并加入了网联会。”谈起引进“孙乐乐工作室”的过程,马小明这样说,“因为工作室还在初创阶段,预算能省则省,智美·汇志园区负责人、区网联会许春伟会长非常支持,提供了许多优惠补贴,并为团队无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步入正轨。”

串联资源、互相帮助、温暖“大家庭”,这几个词高频出现在采访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深漂奋斗的网络人士而言,区网联会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协会,更是一个汇聚了亲人、战友的温暖组织。

未来,“明月组合”还将发挥自己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独特影响力,继续弘扬宝安“正能量”,唱响宝安“好声音”,扩大宝安“朋友圈”,如与一些知名大湾区KOL和国际KOL合作,共同探寻宝安地标,宣传宝安的发展成果,讲好“宝安故事”“湾区故事”。除此之外,他们还将继续创新视频内容,将更多网联会成员带到“明月组合”系列短视频的镜头前,向社会展示宝安网联“e风采”。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王邬秋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