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加强医患互动新形式:全科教学门诊“慢慢聊”

晶报记者 黄佳仪 范劭华
2024-07-22 08:17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年轻的医生是学生也是老师,而自己虽身为病患,也通过年轻医生学到了许多关于疾病的知识。

“我看到医生的样子时,心里其实有点犹豫,”78岁的刘姨说,“他看上去太年轻了。”

几个月前,刘姨被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胃炎等基础疾病,当时的她心下一片茫然——要治病,难道得挨个把各个专科门诊的号全挂一遍?正当她不知所措时,导诊台推荐她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全科教学门诊。

“我也不太懂什么是教学门诊,不过,既然它带个‘全’字,总能一口气把我这些毛病看齐全了吧?如果真让我一个一个挂专科号,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还有,我也不清楚看这些病要去挂哪个科的号。”半信半疑之下,刘姨走进了全科教学门诊的诊室,在那里,迎接她的是一位高年级住培医生,名叫李响。

此时的她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有些青涩的年轻医生,会在数十分钟之后,成为她打心底里感谢的对象。

▲全科住培医生在指导老师杨智副主任医师及谢勉主治医师的观察下独立接诊。

医患间的“厚障壁”

深夜被活活疼醒,对刘姨来说,不是一件新鲜事。“那滋味真不好受,但疼着疼着你就会觉得,忍忍好像就能挨过去。”刘姨说,除了疼痛,双腿打颤也是个让她头疼的毛病,可她就是不想上医院,活到这把岁数了,谁身上没点折磨人的病痛,何必花钱去治呢?

除了怕花钱,刘姨抵触医院还有一个理由。在她看来,付钱给医院很浪费。“你去门诊,医生问你几句话,不到三分钟,就给你开一堆检查,然后告诉你得了什么病,又给你开一堆药,再通知下一个人进来。”稀里糊涂地进去,稀里糊涂地出来,大把钞票丢进名为“医院”的水坑里,连个响儿都没有,除了一身病和一袋子药,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刘姨对医院的印象。

刘姨的看法并不罕见,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时常能听到类似的抱怨,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医生最缺的就是时间。开一次门诊,一个上午基本要看40多个病人,人多的时候,一天看上百来号也是有的。分给每个人的时间都这么紧张,哪有多余的时间解释来解释去呢?”深圳市人民医院全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杨智告诉记者,全科不是最热门的科室,那些大科室的门诊情况只会更紧张。“我们心里也明白患者的不满,可惜的是,我们真的连解释的时间都没有。”

由于时间紧张,医患间衍生出了无数沟通的隔阂,其中一个就是害怕误诊,这一点刘姨也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话还没说完,医生的诊断就下来了,明明没有听全症状,怎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面对患者的质疑,医生们也感到很无奈。“一方面,这是专业造成的壁垒。我们脑子里的专业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快速判断,但将整个诊断过程简洁明了地告诉患者,这很难做到,时间也不允许。另一方面,这也是身份差异带来的理解壁垒。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疗患者,所以我们会将重点放在指导患者‘怎么做’上,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安抚患者的心情,我们只能尽量兼顾。”杨智说。

理解的壁垒横亘在医患之间,想要凿穿它,耐心细致的沟通不可或缺。大部分医院都不甘心让矛盾激化,又苦于时间短缺,实在无法做到在门诊期间让医患面对面详谈。这种情形下,一块“试验田”被开辟出来了,那就是全科教学门诊,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弥合多年来医患间的巨大裂缝?

谁是学生?谁是老师?

推开门的刘姨,在看到李响年轻脸庞的那一刻,心里的怀疑攀升到了顶峰。

医生这个职业与教师类似,越老越吃香,年长就意味着经验丰富,年轻则代表着资历浅薄。“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我这是被当成试验品了,上课的学生是他,不是我。”刘姨说,带着打心眼里的不信任,她拿出了一叠检查单,推给眼前的李响,而意外,也从这一刻开始出现。

如果是在普通门诊,刘姨的这次挂号应该属于复诊,一般来说,医生在复诊时看过检查资料后只会再问问最近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基本不会多说什么,而李响选择了再次详细询问刘姨的病史、生活习惯、发作时的症状,甚至询问了这些症状都对她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困扰。

“他询问得很细致,比初诊还有耐心。”这让刘姨感到很意外,在李响的引导下,她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甚至还把一些在初诊时被医生打断过的话又说了一遍。“在其他医生看来,很可能是浪费时间的话,但他没有打断我,我感觉到获得了充分的尊重,说着说着,对这一身病也没有那么焦虑了。”

这时,刘姨开始注意到,李响的时间似乎比普通医生更充足。“他开始向我解释我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这个病对我今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还耐心地指导我如何进行治疗,并给了我一些健康的生活建议。”这是其他医生在门诊时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做的,而李响做到了。

“之前去看病,医生会说的就是该怎么吃药,最多再加上几句叮嘱,如果问他们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他们说得普遍比较含糊,感觉都是些套话,但在全科教学门诊,医生会根据我的生活作息认真分析,指出我做得不对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听完李响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指导,刘姨心里踏实多了,她有自信,这次就诊之后,她能跟别人从头到尾科普一遍骨质疏松到底是个怎样的毛病,连遵从医嘱都更有动力了。

就这样,门诊进行了40多分钟,刘姨把全身上下的病问了个遍,而全科教学门诊也担当得起一个“全”字,李响可以说是有问必答。门诊结束后,刘姨有些意犹未尽,毕竟这样体验独特的门诊实在难得。“这次的门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李响医生事无巨细地解释了我所有的疑问,今天收获太大了,下次应该拿个本子过来边听边记!”

事后,收获满满的刘姨才反应过来,原来在全科教学门诊里,年轻的医生是学生也是老师,而自己虽身为病患,也通过年轻医生学到了许多关于疾病的知识。

▲带教老师杨智副主任医师和谢勉主治医师观察住培医生接诊患者的情况。

站在新舞台的“演员”和幕后的“导演”

身为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高年级住培医生,李响“过五关、斩六将”的职业生涯已经闯过了书本关,站在了临床关的前头。

临床经验尚有欠缺的他,在进行全科教学门诊接诊前,心里仍有顾虑。“所有医学生都知道,书本和实战不一样,但实战要怎么练,这是让我感到迷茫的一个问题。”李响说,其实绝大部分医学生在这个阶段都很迷茫,因为临床上的熟练需要足够多的经验支撑,而在实战中受到挫折,又大大地打击了他临床实战的信心。“熟练的医生可以从患者的三言两语中抓住关键信息,形成老练合理的诊断思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推出准确的诊疗结果,并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而且这些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的,现在的我还做不到。”

全科教学门诊对于李响而言,是一个新舞台。在这里,他是被推到台前,备受患者关注的医生,而在幕后支持他的是年资丰富的指导老师。“经过患者同意后,指导老师会通过视频在另一个房间实时观察,必要时给予接诊医生指导。”

担任指导老师的医生,一般是高级职称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有带教老师在背后指导,会安心很多。”李响说,但这不代表着他可以放心依赖老师,要知道,在幕后的除了有扮演“导演”一职的老师,还有许多低年级住培医生在观摩学习。“进入诊室前,我会悄悄给自己加油打气,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做个好榜样。”

正式进入“医生”的角色后,李响会感到这份职业所带来的责任压在自己肩头。“虽然我资历尚浅,但这不代表我可以推卸责任。”好在教学门诊的“慢慢聊”模式可以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没了普通门诊对时间的严格要求,李响能在与患者的对谈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引导患者说出他们的核心诉求,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当然,指导老师也不会对李响和患者完全放任不管。“确认完患者情况后,我会抽5分钟时间向指导老师汇报,老师会针对我的问诊过程进行补充,而关键的患者诊疗方案,老师也会做相应的调整,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战演练结束后,指导老师会和李响开一个简单的复盘会,鼓励他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在接诊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传授给他一些医患沟通技巧。每次在全科教学门诊出诊后,年轻医生还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整个问诊过程进行复盘,从而提升自己的问诊能力。

通过实战演练,李响的临床接诊技巧得到了颇大的提升。“实践中学到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是课本无法完全传授的。亲身感受患者的情绪,理解他们的需求,这种体验让我的医术变得更加有人情味。”

▲指导老师和年轻住培医生开复盘会,总结接诊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升医患沟通技巧。

▲全科教学门诊结束后,指导老师、年轻医生和患者合影。

教学与看诊两不误,让年轻医生在实战中成长

据介绍,深圳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一直在积极向广大医院和社康中心输送优质医疗人才。而全科教学门诊是年轻医生独立坐诊之前最后的必经阶段。

杨智指出,虽然这个门诊的一大目的是“教学”,是培养能独立问诊的全科医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让一个尚未出师门的学生拿患者来当“小白鼠”练手。“在全科教学门诊,每个出诊的高年级住培医生都已经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具有独立执业资格。他们背后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问诊过程有着老师们的实时指导,他们开出的处方、治疗方案,都必须通过老师们的认可。我们虽然是教学门诊,但各方面流程都必须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必须对患者负责。”

李响获得的进步,也正是设立全科教学门诊之初全科医学科的医生们期待看到的,“这种实战教学模式促使年轻医生在独立接诊后接受全方位的反馈和指导,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门诊接诊技巧,也让患者获得了充分的沟通时间,对疾病有了更全面的认知。相信通过全科教学门诊,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会登上一个新台阶。”杨智说。

也就是说,全科教学门诊是教学与看诊两不误。目前,这样一举两得的举措陆续在不少医院开展。杨智表示,全科教学门诊的成功提示我们,未来这种新型的医患互动形式和临床教学模式也许会在各个专科继续推广。

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全科教学门诊可在每周五下午就诊,号源较为紧俏,目前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为基础病和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的患者,挂号费收取主治医师挂号费用。“全科教学门诊开设至今,无论是在住培医生的临床锻炼,还是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上,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会持续推进下去。”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黄佳仪 范劭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