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学创作“全链条”培育项目正式签约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夏显夫
2024-07-19 19: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18日,东莞文学创作“全链条”培育项目签约仪式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行。据悉,当前,东莞作家队伍齐整、实力强劲,东莞文学是广东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陈启文、胡海洋、王十月、郑小琼、塞壬、丁燕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家。

从一穷二白的南方农村到闻名世界的制造业名城,东莞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曾经凋敝凄凉的状态到百花齐放的“文学莞军”,东莞在新世纪变成有声有色、“莞香”溢四方的文学热土。近年来,东莞站在“双万”新起点上,全盘谋划并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市文联积极整合东莞市文联和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扶持创作、文艺人才培育、文艺作品提升、文艺成果展示等4个重点项目,全新策划推出东莞文学创作“全链条”培育项目。经过半年谋划筹备、网上公开招标,东莞市文联与花城出版社结成合作伙伴,未来3年将共同推动“全链条”项目落地开花。

据介绍,其项目合作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签约扶持文学创作项目,二是提升文学作品质量,三是展示文学创作成果,四是培育文学创作人才,计划3年内签约扶持项目2批,出版作品不少于12部(册),重点培养推介东莞文学创作人才不少于20人。

该项目旨在挖掘一批中青年文学创作人才,推出一批有影响力、反映时代风貌、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形成东莞文学创作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机制,全面提升东莞城市“软实力”, 擦亮“东莞文学”品牌。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也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

为加快打造“东莞创作”品牌,东莞市文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其已推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东莞创作研究基地”“《花城》创作出版基地”等4个文学创研基地落户“作家村”,并指导打造“东莞打工文学”等2个主题展览。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东莞文学创作“全链条”培育项目,旨在全方位全过程加强文学创作专业指导,培育高水平文艺创作人才,推动文艺精品生产和传播,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满足民众文化需求。

花城出版社是国内著名出版社,也是中国新文学的摇篮和重要阵地。近年来,其打造运营花城文学院,聚拢全国文学名家资源,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双方希望通过花城文学院、中国作家第一村等平台优势资源结合,培育更多东莞文学人才,推动发现创作主题,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学精品,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花城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张懿表态,作为在全国享有盛誉、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一直以来都坚守文化责任,以精品出版为己任,并且非常关注东莞作家的文学创作。大量东莞作家也曾在《花城》杂志发表处女作或代表作,从此走上专业文学创作道路。

据了解,花城出版社出版过陈启文的《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胡海洋的《虎门春秋》、王十月的《无碑》、詹谷丰的《山河故人》、陈玺的《珠江潮》、丁燕的《等待的母亲》、周镇明的《老虎山》、莫华杰的《特殊使命》等精品佳作。

7月8日,《花城》创作出版基地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揭牌,双方共同高标准建设“中国作家第一村”,旨在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不断提高“作家村”运营水平和能力,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人才高地。双方期待,从选题策划、创作推进、改稿提升到出版发行,宣传推广、版权运营等“全链条”各个方面着力。

(花城出版社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夏显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