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深圳港进出口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2024-07-19 19:2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港口兴,外贸旺。深圳港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的核心。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今年1-6月,深圳港进出口货运量为5562.9万吨,同比增长15.4%,创历史同期新高。

探索物流模式创新,压缩企业运输成本

在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美邦国际的理货场地,搬卸工人正在将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货物装入同一个集装箱中,其商品可谓是琳琅满目,有手表、服饰、五金配件等数十种,这些货物有的来自国内工厂,有的来自东南亚等地……这是国际中转集拼物流新模式。在该模式下,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国际中转货物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拆箱、分拣,并与相同目的地港的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及国际中转货物进行拼箱再出口。

国际中转集拼被认为是衡量航线枢纽港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一流港口提高物流效率的先进经验。该模式能够有效为企业节省报关、装卸、运输等环节的费用及时间,并为港口持续吸引增量货源。在前海综合保税区内,平均每票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可节约费用近400美元,货物整体转运效率提升超50%。

“‘MCC前海’新物流监管模式就是对标‘MCC新加坡’‘MCC迪拜’模式标准,依托深圳西部港口群、大湾区机场群及中欧班列等本土优势要素,实现进出口货物、国际中转货物在前海综合保税区内,依货物流向或贸易安排重新分拨拼箱,再通过海、陆、空、铁等多式联运中转至全球各地,使企业在前海享受到全球揽货、中转分拨、进出口集拼等一站式业务。”深圳市越海全球电商供应链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陈昆鹏说。

聚焦运输方式优化,紧密物流运输节点

除了探索新的物流模式,深圳海关在优化物流运输方式上也不断发力。开展“湾区海铁通”改革,推动中外运平湖物流中心与盐田港“场港联动”,拓宽传统公路运输方式。货物可结合船期,通过平盐铁路封闭运输,完成在中外运平湖物流中心与盐田港之间的调拨,再通过“直装直提”模式,实现货物运抵码头后“零延时”无感通关。该项改革不仅缓解了港区拥堵情况,还能压缩2-5天货物转场滞港等待时间。

深圳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表示:“出口货物完成拼柜后,可通过‘湾区海铁通’业务模式提前申报出口报关单,并在主管海关办结通关查验、放行手续,通过平盐铁路调拨运至盐田港码头,有效解决盐田港港口拥堵、货柜车提交柜难以及船期延误等痛点问题。今年1至6月,我司通过该模式发运货物货值约800万美元。”

紧盯物流运输需求,定制物流运输路线

近年来,跨境电商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圳海关紧盯外贸行业发展动态,主动了解跨境电商企业诉求,针对跨境电商企业货物小批量、高频次发运特点,主动协调物流、港口等企业,针对性开通跨境电商快线,满足企业出海赶时间、抢市场、增份额需求。今年以来,盐田港已新增9条航线,跨境电商快线已达11条。

华南集运供应链物流部、关务部经理林晓伟说道:“日前,中远海运在盐田港新开美西快航SEA3成功首航。为解决客户配船时效性和物流供应链畅通等方面需求,大鹏海关充分运用电子智能锁、多式联运平台等形成智能监管链,对运抵港口车辆和货物及时核注、核销,做到即来即办,保障了中远海运美西快航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确保跨境电商货物及时上船、快速通关,为广大电商客户提供物流便利。”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