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健康工程前沿科技论坛在深圳举行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2024-07-18 17:09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科创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12日至15日,2024年健康工程前沿科技论坛暨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iBHE)成立五周年纪念庆典在深圳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受邀参会,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健康事业的繁荣发展。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主办,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承办。

开幕式上,iBHE正式推出全球首个专注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健康工程领域学术英文期刊《健康工程》(Health Engineering)。刊物主编彼得·罗比(Peter E.Lobie)教授表示,该期刊希望构建一个涵盖化工、化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等多学科的专家核心交流平台,以促进健康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对iBHE过去五年的发展表示肯定,期冀iBHE为全球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王铁峰教授在线致辞,他表示,化工系与iBHE合作是双方共同推动生物医药技术突破和健康工程领域创新的重要举措,在过去五年,iBHE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未来双方将继续秉承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使命,不断推动学科前沿发展。大会主席及iBHE主持工作副院长邢新会回顾了iBHE五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文化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发展历程。

在学术会议环节,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讲为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学术启迪和行业洞见。

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教授探讨了多元技术整合在示踪病毒与宿主互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带来白酒研究的全面概述。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马光辉教授分享了粒子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来自马来亚大学的萨扎利·阿布·巴卡尔教授,分享了关于鸟类传播恙螨病风险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分享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带来了关于“超限制造”技术的精彩报告。神户大学教授、副校长近藤明彦教授从工程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的角度探讨了未来新趋势。德国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讲席教授曾安平教授,分享了代谢能量、新颖生物分子相变体系以及合成生物医学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教授分享了关于“绿色生物制造”的研究进展。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颗粒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祝京旭,分享了关于科学研究的初衷与学术生涯发展的独特见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毕国强分享了中尺度成像及相关技术研究。

来自香港大学的叶志成•范港喜基金教授(生物无机化学)孙红哲,带来关于金属组学和金属蛋白质组学的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彭孝军,分享了智能分子工程在个性化免疫疗法(IPDT)中的应用前景。澳门大学特聘教授陈新深入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在免疫治疗中的靶向作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孙飞以“生命数字化:人类细胞谱系图谱设施”为题,作精彩报告。日本东京大学木孝典教授分享了关于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的单颗粒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建平教授分享了他在金属纳米团簇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教授潘毅,分享了人工智能生成性对抗网络(AIGC)大型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关键作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叶德全,深入探讨了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新药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日本东京大学高井小圆教授则分享了其在抗菌肽修饰的交联MPC聚合物研究方面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分享了关键健康微生物的定向育种与功能产品开发进展。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彼得·罗比教授,介绍了关于三叶因子3(TFF3)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前沿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任其龙分享了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分子识别分离技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志兵则将讨论的焦点转向细胞力学和生物材料的机械性能表征。

在“圆桌论坛对话”环节中,对话嘉宾围绕"医药大健康的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次论坛还设置了“iBHE学科发展顾问委员会会议”、“青年学者论坛”、“校友交流会议”三个平行会议。

大会主席、iBHE主持工作副院长邢新会表示,未来iBHE将继续致力于深化与各学术机构、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的合作,通过联合研究、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应对全球健康领域的挑战,共同推动健康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为人类健康幸福创造更多价值。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王雯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