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一直喜欢在成都望平坊滨河路走走看看,或择一家茶坊和朋友们品茗,或拿手机拍拍街景。尤其是灯火璀璨的夜晚,滨河路一边是波光粼粼、温情脉脉的锦江,一边是人声鼎沸、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尘世,令人格外陶醉、放松。这里,时尚前卫,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徜徉其中,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几岁。而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组织认定并完成公示,确定了53家单位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其中就有成都成华区的望平坊,可见其魅力。
那一排排的格子摊位,像若干个百宝箱,皆是日常生活所需,吸引了众多游人。摊主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以女生居多。我很佩服她们,漂亮、时尚,活泼可爱,却甘愿在几米大的空间,专心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不以挣散碎银两为耻,自信满满,笑容洋溢。虽然,有时候顾客寥寥,她们也有失落,但当新的一天来临,也会对镜梳妆,以靓丽的容颜不辞辛劳继续自己的生计。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独自前往滨河路。此时,华灯初上,游人如织,把这个网红打卡地烘托得更加热闹。我看见一家摊位前围了不少人,出于好奇,凑上去看是咋回事。原来,这是专卖葫芦的摊位,一位二十多岁的俏丽姑娘正在一个葫芦上专注地烙画。旁边招牌上写着:现在定制,葫芦烙画。
只见摊位上摆了很多大小不一的葫芦,形状各异,上面有各种图案和文字。有憨态可掬的熊猫,有游动的鱼,有惟妙惟肖的天鹅,有“新年快乐”“平安喜乐”“金玉满堂”等字样。有一个小葫芦上画了正转身离开的一只小猫,写着“下班啦”,十分可爱。我想,上班族是会引发共鸣的。还有一个葫芦(虫罐)上画着一位古代的老者,他半躺着,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正逗着一只蛐蛐儿,标题就是《逗趣》。
看见这上面的画,我仿佛看见了老者的童心、闲适与豁达。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是啊,人生会有很多不如意,但我们还是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只要你还有呼吸,就有希望。”
出于职业习惯,我拿出手机拍了这些很精巧的葫芦,出于好奇,乘游客散去的空隙,和摊主姑娘聊了起来。姑娘名叫邓维,很开朗大方,也很健谈,对我是有问必答。她告诉我:第一次知道烙画是2016年,那个时候刚毕业两年,无意之间在网上看到了烙画。由于在学校时一直接触的是西方的素描和油画,所以当她第一次看到烙画时,一下就被它古朴典雅的气质所吸引,此后,便开始在网上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去了解它的工艺和来源。才知道烙画起源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见我听得专心,小邓姑娘妩媚一笑,继续道:“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李文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南阳民间传说),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刘秀不胜感激。此后,刘秀历经千辛万苦,也舍不得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的消息后,即宣其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我没想到小邓姑娘这么专业,真是高手在民间啊!她对我的称赞,笑着摆摆手:“每个人的爱好不同,比如你在报社,擅长写文章,而我就不行。”我问道:“那葫芦的历史有多久了?我看不少人都喜欢。我以前也买过,挂在家里,感觉很吉利。”小邓姑娘粲然一笑:“葫芦的历史更加悠久,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了,而且葫芦寓意有长寿、驱邪和富贵兴旺,所以很讨人喜欢,来买和定制它的人也不少。”
正交谈着,有人前来定制葫芦烙画,我虽意犹未尽,但觉得不宜耽误小邓姑娘的生意,便向她告辞,说下次再来看她烙画,继续听她讲故事。小邓姑娘歉然道:“不好意思,今天是周末,买主比较多,平常时间人少些,欢迎你下次再来。”临别的时候,我用手机给她拍了照。小邓姑娘对着镜头,手拿葫芦,比着剪刀手,露出清纯唯美的笑容,那一刻,我像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过了不久,我选择了周一晚上,又前往滨河路,想看看小邓姑娘烙画和再了解她从事烙画这门技艺的经历。时值“三九”,寒风凛冽,游人稀少,但在滨河路摆摊的年轻人依然不畏严寒,坚守阵地。
我来到小邓姑娘的摊位,她正低着头在一个葫芦上认真地烙着什么。我没有打扰她,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有句话说“工作的女性最美丽”,此言不谬。此时此刻,小邓姑娘的眼中只有葫芦,一心一意要让这个葫芦华丽变身,彰显另一种美丽。终于,她画好了,盯着葫芦看了看,露出满意的神情。然后抬起头,看见了我,有点惊讶:“来了!”我笑道:“画什么呀?这么认真!”
小邓姑娘将葫芦递给我:“你看看吧。”我一看,葫芦上有两个字:一直,旁边画着一只苍蝇,栩栩如生,颇为好看。苍蝇?我又有点不解,便向小邓姑娘求证。她笑着点点头:“对!苍蝇,一直‘赢’!”哈哈,我一下明白了,不由发自内心地佩服小邓姑娘的匠心独具。
我问小邓姑娘何时开始从事这门技艺,她搓了搓冻红了的双手,告诉我:从五年前开始,她一边上班一边自学在葫芦上烙画,断断续续直到今年。因为想让更多的人看到非遗烙画,所以选择离职去摆地摊。“从最开始的摊前寥寥无人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喜欢,我打心里高兴,每天干起来也很有劲。每晚10点半左右收摊回家后,还要继续画到凌晨5点左右,然后再睡觉。下午又出摊。虽然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而且挣钱也不多,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的疲劳就会一扫而空。哈哈,每天就像打鸡血一样,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我一边听着,一边感动。烙画到凌晨5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坚韧的吃苦精神啊!我平常睡得晚,深夜12点到1点,但也没专注做什么事。而小邓姑娘却在高强度地工作。她说:“葫芦烙画的制作过程,并不容易。先根据葫芦的形状和大小去设计图案,然后用铅笔钩形,最后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用烙画机去烫出想要的效果。由于烙上去后不可更改,所以制作一幅作品的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耐心、静心,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深夜去烙画的原因。我也想早点休息呀,但不劳动不得食。”
小邓姑娘见我表情有些沉重,递给我一个小葫芦,说:“你懂上面的意思吗?”我接过一看,有两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回答这是儒学大师马一浮写的诗《旷怡亭口占》中的两句,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喜悦之情。
小邓姑娘说:“我也挺喜欢这两句诗,这个葫芦送给你吧。哈哈,我们共勉!每个葫芦像每个人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数的客户都是在我的摊位前选择自己喜欢的葫芦,然后我帮他们写上名字,或者要送礼物的人的名字,不过客户也可以给我一张图片或者说出他们的要求,我再单独给他们定制。当看见他们满意的笑脸时,我也好高兴好有成就感!所有吃的苦也就不存在了。”
听罢小邓姑娘的一席话,我感到在人生的课堂又学到了一些新鲜有益的东西。祝福你,小邓姑娘,希望你未来的世界,一切都是甜的!
供图:何一东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