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曲悠扬的旋律,在福田区南园街道南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飘荡,原来是社区的长者们在吹奏葫芦丝乐器。自葫芦丝培训课堂开办以来,葫芦丝乐器成为了长者们沟通的纽带,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奏响他们的晚年幸福乐章。
以“葫”为媒
觅知音 结同好
今年71岁的严阿姨,来深圳已整整42年。退休前,她是最早一批支援深圳的建设者。由于亲友多在老家,加之性格较为内向,退休后的她大多时间独自在家鲜少出门。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严阿姨一时间难以适应退休生活的闲暇与安逸,总感觉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为了充实生活,她决定寻找兴趣爱好。在一次社区发起的长者免费公益体检中,严阿姨在与旁人闲聊时偶然得知了社区老年人协会与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将合作开设葫芦丝公益培训课堂的消息。年轻时的喜好和愿望再次被唤醒,严阿姨决定主动报名社区葫芦丝培训课堂。
通过虚指颤音、腹颤音、打音、迭音、滑音、循环换气等一系列的特殊演奏技巧,葫芦丝能将不同的主题、体裁、意境、情感的乐曲演奏得淋漓尽致,同样也能让长者们尽情抒发各自的情感,倾诉衷肠。以葫芦丝为“媒”,平时不爱出门的严阿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课期间结识了不少同好。自从开设了葫芦丝培训课堂,她们便经常相约一同练习葫芦丝,交流演奏葫芦丝的心得。葫芦丝不仅为她们单调的退休生活增加了无尽趣味,也让社区3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长者们在自己的第二个家——南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找到了归属感。
以“乐”为器
振精神 塑家风
王阿姨是小区里知名的“雀友”,加入老龄大学葫芦丝培训班前,她是左邻右里口中日日耕耘在“麻坛”一线的“劳模”。在一次逛家门口举办的社区便民服务市集时,她与在市集上做志愿者的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兼葫芦丝培训课堂班长崔阿姨聊起了家长里短。后来在崔阿姨的介绍下,王阿姨加入了社区老龄大学学习葫芦丝。
“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葫芦丝那和谐优美、亲切自然的表现力,悠扬委婉、意味深长的音律醉人心魄,引领着王阿姨走进一个浑然忘我的纯净空间,抛却了世俗的烦恼,让心灵得到安静与充实。如今,麻将桌上少了一位全神贯注的“老黄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多了一位认真听讲的“大学生”。王阿姨每天定时练习葫芦丝,家庭也因此变得更加和睦。
以“丝”为绳
结“纽带” 建“家园”
今年67岁的马阿姨退休前是一名高级技师,对于葫芦丝完全没有基础,但凭着一腔热情,以及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持之以恒的训练,很快成长为班上的优秀学员。她开心地表示,葫芦丝改变了她的退休生活,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家的感觉,“以前在深圳总想着回梅州老家见亲人,现在总是想着要上课,自己一个人在南园住着也不觉得孤单了,还因此认识了不少朋友。”
经过数月的磨合,这个最初仅仅是打发时间的“兴趣小组”,在老年人协会和长青老龄大学的共同培育下,逐渐成为社区知名的长者爱心公益团队,并活跃在社区“以老助老”银龄互助帮扶、“绿美南园”清洁日、“一盔一带”交通劝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各项公益活动中,为社区居民带来无尽的邻里温情,让他们在南园社区找到了“精神家园”。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