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正在改变物质生产方式,被视为制造领域一次新的“工业革命”。
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启动建设仪式在光明区举行,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全国第十个产业创新中心,也是生物制造领域全国唯一的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余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区领导姚高科、李兴亮出席仪式。
国创中心由国立科研机构联动央企、国企和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光明抢抓生物制造发展机遇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生物制造成为未来发展热词。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今年3月,国家首次把“生物制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
为抢抓生物制造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合作共建。
全国首个生物制造领域的国创中心为何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从发展趋势来看,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具有知识密集高、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显著特点。生物制造产业正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生物制造“可造万物”的特性将实现医药、工业、农业等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和大规模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变。
从集聚优势来看,作为广东省合成生物产业核心承载和重点发展区域,光明区已落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承接了全国首个部市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成立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联盟,出台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近三年深圳市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80%落户在光明区。光明现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116家,总估值约320亿元,设立了规模15亿元的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正在打造近百万平方米的专业化产业空间,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方向迈进。
开工仪式上,余璟表示,平台的落地体现了国家对深圳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支持,彰显了深圳生物制造产业的先发地位,未来国创中心有望成为立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产业核心支点。深圳市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同时,希望国创中心能够积极发挥牵引作用,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促进研发成果转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在深圳快速做大做强。
据邱浩航介绍,目前光明区合成生物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成果转化到产业聚集空间支持,金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链,构建要素齐全,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正在日益成为全国合成生物发展的首选地。邱浩航表示,“国创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将成为未来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注入新动能。我们将全方位服务保障国创中心的建设发展,急中心所需,尽光明所能,全力支持国创中心整合优质创新资源,提升生物产业源头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培育生物领域创新企业集群,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打造六大技术平台 加速形成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现场举行了光明区政府、深圳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国创中心位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光明科学城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内,项目将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升级改造,购置关键核心设备,极大地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验证测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针对当前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创中心将打造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中试放大及GMP平台、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等六大技术平台,为加速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瓶颈提供硬件基础,围绕绿色低碳、生物农业、医疗健康领域,推动一批示范性成果转化,打造关键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支撑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介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成立国创中心,深圳市、光明区大力支持项目落地,抢抓新机遇, 布局新赛道,打造新引擎,为我国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按下“加速键”。国创中心的建设不仅顺应了全球生物前沿技术变革的潮流,更紧密契合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成后,国创中心将与同样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等科教产教平台联动,实现从原创突破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加速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林捷兴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