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圳绿”和“深圳蓝”成为城市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

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
2024-07-11 19:5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19个建设项目为古树名木原址保护“让路”。

四时风光按月推送,深圳之美永不踏空。7月1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全力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举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尔剑介绍了相关情况。

深圳正以“绿美”统领全市生态建设,让深圳绿与深圳蓝一起成为深圳最亮丽的底色。高尔剑表示,目前正抓紧出台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7年),指导全市科学运用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手段拓展绿化美化空间。同时,强化系统修复、科学绿化,塑造健康优美的绿美城市风貌。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茅洲河、大沙河生态长廊、大梅沙海滨公园等4个项目荣获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抢救复壮185株古树,19个建设项目为古树名木原址保护“让路”。

为让“绿美”统领全市生态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紧扣主责主业,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四个方面举措。

一是坚持统筹实施,建立合作高效的绿美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和林长制工作,市区两级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调度机制,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发布多道林长令,带动各级林长发挥“领头雁”作用,推进14个绿美广东示范点、21个市级林长惠民工程建设,建成1个省林长绿美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绿色开敞空间。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绘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美生态画卷。深圳积极推进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编制实施公园城市总体规划、全省首个生态修复规划,构建“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和“四带八片多廊”生态保护格局。

三是强化系统修复,塑造健康优美的绿美城市风貌。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修复,2020年以来,深圳已实施100余项生态修复工程,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等4个项目荣获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不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建成森林乡村5个、绿美古树乡村2个、绿美红色乡村2个、古树公园1个,以森林质量提升为核心夯实绿美生态基底。

四是强化创新治理,推动绿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探索社会化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路径,敲响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第一拍”,以拍卖所得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自然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户外露营地、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建设,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供给。“近期我们将上线生态产品地图移动应用,向市民精准推送个性化的生态产品。”高尔剑说。

(图片来自深圳发布、深圳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