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人才。5月16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举行。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邓晓俊分享相关措施。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中,人才发挥着主体性支撑作用。深圳如何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引进、用好和培养人才?邓晓俊分享了三方面的主要工作。
第一,聚焦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汇聚八方英才。聚焦“双区”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经费支持、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服务。编印《深爱你 圳等你》人才综合资讯图书,以“人才视角”,全景式展示深圳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每年举办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向世界讲好人才与深圳双向奔赴的故事。建优建强国际人才街区,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的良好城市氛围,让深圳始终对人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深爱万物”——2023深圳人才嘉年华活动
目前,深圳各类人才超679万、高层次人才2.5万、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超20万人,越来越多人才汇聚在这座“让人圆梦的城市”。深圳聚焦前海开发开放,打造前海国际人才港,拓展深港青年梦工场,吸引、孵化1.1万余名港澳台及国际人才、650余家创新创业团队筑梦前海、链接全球。此外,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联合香港编制联合政策包,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推动河套成为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的地方。
第二,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造。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邓晓俊表示,深圳人才工作聚焦服务“20+8”产业集群建设,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人才引领驱动城市发展。坚持“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相结合,“一事一议”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做大海外人才增量。实施杰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对具有成长为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提供最高2000万元长期稳定经费支持。引进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在深圳创办深圳科创学院,助力培育“独角兽”企业。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实施“技能菁英”培养计划,授权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持续深化“双元制”“订单式”、学徒制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技能人才队伍规模、质量“双提升”。
第三,紧扣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培养人才。要把青年培养成栋梁之材,首先得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持续加大教育领域人才政策倾斜力度,强化特聘岗位奖励支持,下放高层次人才评价权力,支持教育系统自主评聘、引进优秀人才,全市中小学校近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41名,全市17所高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超8000人,成为相关学科、专业的中坚骨干甚至引领性力量,为深圳打造教育高地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邓晓俊说。
据悉,深圳将尽快出台海外人才汇聚、特聘岗位、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等具体政策,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为人才在深圳创想创新创造、追梦筑梦圆梦提供更多支持。
(主办方供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