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荔枝首次“颗粒无收”!采摘园闭园谢客,百年一遇......原因是……

香港商报
2024-07-10 12:48
摘要

在极端天气影响下,今年荔枝大失收,港产荔枝更“百年难得一遇”——产量是零。

在极端天气影响下,今年荔枝大失收,港产荔枝更“百年一遇”——产量是零。

有做荔枝自助采摘的香港果园被迫闭园谢客,已办了两届的厦村乡荔枝节无以为继。

古籍记载荔枝早在汉朝时已是贡品,“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传诵至今,荔枝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

这岭南佳果的生长极须要望天打卦,若极端天气持续下去,荔枝终有一天消失也并不出奇。

早前厦村乡村民告知,今年该乡不会办荔枝节,因为荔枝生长不成。

内地荔枝供应情况亦不佳,5月中下旬时,九龙果菜同业商会理事长张志祥曾向传媒表示,妃子笑的批发价较去年高两至三成,而常见的桂味及糯米糍等品种,则仍未有供应,并指“有没有货都不知道。”

记者早前到屯门新墟街市的三个生果摊档查看,原本应市的内地荔枝踪影全无,员工说:“哪有荔枝呀,今年产量好少,老板都没入货,附近都没有啦,不用找了。”

未曾长大的荔枝早已掉下枯干。

种植荔枝要花很多工夫,尤其是打虫,否则令嫩枝及幼果枯萎。

荔枝自助采摘停办 园主无奈

位于荃湾川龙大帽山脚的大帽山农夫果园,已经营了30多年,栽种三四百棵荔枝树,最老的果树已有半世纪。

果园举行任摘任食荔枝自助活动多年,大约6月中下旬至7月初开放给公众入园摘荔枝。

不过园主梁先生表示,今年没有荔枝吃,换言之不会再有自助采摘活动。他指因遇上大小年,下雨太多,因此失收。

同样面对失收的,是由梁氏家族经营的大棠有机生态园。园内有荔枝数千棵,是香港种植荔枝的大户。

种植者是曾任元朗十八乡乡事委员会主席、元朗区议员、大棠村村长的梁福元。他在家乡大棠种植荔枝已有30年,品种主要有糯米糍、桂味、黑叶、怀枝等。

百年一遇 受极端气候影响

6月下旬走访梁福元当天,桌上放了满满一盆红彤彤的荔枝,梁福元告知记者不要误会,这荔枝是来自广东高州的桂味,朋友送来的,市面卖要过百元一斤。

他坦言,种荔枝几十年,从来未试过那么差,境况惨烈至一粒都无,他形容为“百年难得一遇”。

他相信香港其他果园情况跟大棠生态园差不多,“香港能找颗荔枝来摘的不多,我都没,你更加没有,我是专业,专科管理荔枝,我是读荔枝(专业)的。”梁福元于1996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果树科龙眼荔枝果树文凭。

梁福元手上的荔枝,是朋友由高州送来的。

何解荔枝全无?听梁福元解释,由多个因素造成,但主因是天时问题。

通常荔枝生长有大小年,过往两年荔枝都大造,如去年收成有过万斤,今年就为小年,但今年是闰年,变成小年之中的小年,这个小年遇上极端气候,荔枝在惊蛰前开花数量很少,更不幸的是买少见少,开花时候常落雨,好一些花掉落,结果时又遭虫害(主要是臭屁虫),剩下能挂果的复成雀仔、果蝠的佳肴,最后全军覆没。

他又指迟些开花的龙眼也有相同遭遇,但境况好一点,有一两成产量。

流浮山白泥以往种植很多荔枝,下白泥村村长郑伟君说有上万棵,但仍有人打理的只有约千五棵。大造之年大棵荔枝树可有五六百斤产量,有人会拿出去卖,但今年全部“食白果”。

郑伟君家里也种了一些,若不是逐粒荔枝用袋包着,连吃几粒的机会都无。他的村有村民种了80多棵荔枝,都是绿油油一片,未见红彤彤景象。

梁福元指种荔枝几十年来,从未试过“食白果” 。

去年果实累累情况。

内地种植技术较先进

记者走访该名下白泥村民的果园,看到打理得很好,没有杂树杂草,树边一些巨石还绘上画。

他说,小时家里务农,培养了种植兴趣,30多年前开始种荔枝,主要是自用及送赠亲友。他今年亦一如既往,重复种植过程,即去年摘果收成后,休息两个月,到8、9月开始做工夫,修剪枝干、除草、落肥料,他自言好有心机打理,但惊蛰前开花量稀少,即使结到果,好快烂。他试过在地上捡回几粒来吃,果小味酸。

种荔枝几十年,即使是小年,也有些产量,今年是首次零产量,他相信出花极少的现象与天气变化有关,令生态环境转变。

迟些开花的龙眼也有失收情况,但境况好一点,有一两成产量。

梁福元指出,荔枝是极需要天时配合的水果,要在四季分明环境种植,特别在秋冬时分温差要够大,以利荔枝花芽分化,但去年冻的时间不长。内地一些荔枝收成,原因是技术及应对虫害方面较先进。

他认为荔枝不跟四时生长,未能结果、长不大,实是警告人类不要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要珍惜保护地球资源。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江晓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