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 | 该被扣分的,是这道小学数学题的出题人

晶报记者 李跃
2024-07-09 07:49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现实生活中,各种奇葩的、颠覆人们想像的考试题目与标准答案,是一种坚硬、锐利而真实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教育的疼痛。

又见奇葩、蛮横的试题及其“标准答案”。

近日,山东一家长在网上分享了自家孩子的数学试卷。其中一道题目给出了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最后问: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孩子回答道:“这个病人快好了”,被老师扣掉了4分。

评论区很多医生网友为这道错题“联名发声”,认为根据题目给出的体温统计表,该“病人”的体温从39.5℃降到了36.7℃。虽然题目没给出病人的年龄、性别等其他数据,但光从体温来看,确实是不发烧了。

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病人从哪天到哪天体温比较稳定——虽然有网友说,这是数学试卷,当然是要考核数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更多人认为,这道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提问的指向并不明确,答案也不唯一。这种情况下,死抠“标准答案”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当然赞同后一种意见。

想起了此前的一则报道。浙江萧山一位家长和语文老师发生了争执,原因是,语文考试有一道拼音填空题,孩子填的“想象”,被老师打了一个“叉”。老师认为,“想像”才是正确答案。这位老师很敬业,还在家长群里作出了详细解释。这位较真的家长找来了2005年商务印书馆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注明“想象”和“想像”两种写法都对。

这件事令我感慨的地方在于,即使权威的词典规定“想象”和“想像”两者可以通用,但在那位老师那里,仍然只能有一种标准答案。在这里我并没有批评该老师的意思,他也许只是遵循当地教育体系给出的某种标准。教育中“标准”力量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各种奇葩的、颠覆人们想像的考试题目与标准答案,是一种坚硬、锐利而真实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教育的疼痛。除了数学,令人抓狂的语文试题似乎更多些。

比如,有人谈到,曾见到过这样的题目:“《水浒传》第102页的内容是什么?”——《水浒传》有不同版本,字号大小会影响“102页”的内容;是否缩减版、纸张大小、有无插图等都会影响“102页”的内容,叫学生如何作答?再说,即便是统一版本,让学生知道“第102页内容”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我眼里,某些奇葩试题命题者,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而不自知。他们擅长的就是挖坑、下套,在平地上设置重重障碍,卖弄自以为是的智力,以“为难”答题者为能事。我甚至可以设想,当有人在试题的迷宫中晕头转向,或者掉入试题的陷阱中摔得鼻青脸肿,躲在暗处的他们便会洋洋自得,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不用说,这是病,得治。

教育改革是个太大的题目,千头万绪,但我们总可以从一些可操作的小切口入手,起码,可以从一张试卷、一本教材开始,使之更好地与想像力、创造力相对接,而不是对一个人的想像力、创造力进行禁锢与扼杀。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