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交科”或“公司”)7月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4日接受了招商信诺资管的特定对象调研。在调研中,浙江交科透露,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建项目的合同总额为2,112.93亿元,其中累计已确认收入总金额为786.27亿元,剩余未完工总金额为1,326.66亿元,订单存量较为充足。
▲浙江交科公告截图
浙江交科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目前经营情况。2023年,公司全年新承接项目775个,中标合同额总计952.12亿元,同比增长77.60%,订单增速较快。轨道交通、港航、铁路项目获取实现突破,房建业务、照明业务持续发力,公司养护业务“进城下乡”战略有力推进,智慧化、一体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承接项目202个,中标合同额总计204.28亿元,同比实现小幅增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建项目的合同总额为2,112.93亿元,其中累计已确认收入总金额为786.27亿元,剩余未完工总金额为1,326.66亿元,订单存量较为充足。
2023年度,公司主营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为7.97%,同比上年下降0.12%,其中:建筑施工行业毛利率为7.83%,同比下降0.41%,主要系受行业特性影响,毛利率随着项目中标情况有所波动,公司本期在建项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公路养护行业毛利率9.40%,同比上升3.32%,主要系养护业务本年护栏工程占比上升,护栏工程毛利率较高。
公司作为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领域龙头企业,已发展为设计、施工、养护、投融资一体化的综合承包商。近年来,公司积极把握城市综合体建设、片区开发、城市更新建设机遇,加强核心城市布局,积极拓展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园林景观等公共设施建设业务,致力于打造更加综合、立体的城市建设板块,积累了成熟的项目投资建设施工一体化管理经验。2023年,成功中标台州仙居、衢州开化城市有机更新等片区开发项目。2024年6月公司成功中标融沪科创产业园合作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合作期暂定为10年,其中建设期暂定为5年。
公司养护板块通过区域化经营深入地方市场,具有一定较强养护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截至2023年末累计承养7,100多公里公路主线,承接浙江省内运营高速公路约80%的市场份额。下一步,公司将围绕综合交通养护服务需求,发挥与施工主业板块和关联产业板块的协同效应,延伸投建养一体化业务;加快养护基地布点布局,巩固浙江省内高速公路养护业务,拓展省外养护、国外养护,发展普通国省道、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养护等业务,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养护服务;积极推广绿色养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浙江交科还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未来业务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公司业务多元化成效明显,公路、桥梁、隧道、港航、轨道、设计、养护、建材加工、照明、检测、供应链、钢结构、预制构件等业务日渐丰富。未来,公司将持续巩固公路施工主业基本盘,持续加强港航、轨道、水利等业务的开拓,加快实现“大交通”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施工“链主”企业的目标定位,积极开拓关联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协同联动,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聚焦施工、养护等“卡脖子”工程精准发力、攻关破题,强化自身科研平台建设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数字变革成效,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加快数字平台集成应用,进一步集聚企业内驱力,推动企业治理能力、项目管控能力再上新台阶。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方面,浙江交科透露,结合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存量项目情况、建筑施工市场趋势及公司经营预测情况,2023年度公司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2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3.25亿元,占2023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归母净利润的24.11%,占母公司净利润的74.40%。为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公司拟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事宜。
谈及国资对公司的考核情况,浙江交科称,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考核一方面遵循国资考核体系,既关注营业收入、利润、新签订单等主要业绩指标,同时也关注公司战略布局、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情况,并设置资产负债率等约束性指标。
市值管理规划方面,浙江交科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市值管理和实践,建立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引导公司价值合理回归;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司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致性,优化披露内容,提高公司透明度;强化落实股东回报,坚持稳健的现金分红政策,与股东共享发展红利;进一步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机制,深刻理解ESG管理理念,立足国有企业实际,推动ESG专业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浙江交科还透露,目前,公司业务以基建工程为主,主要包括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港口码头、地下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设计、施工、养护及工程咨询与管理,暂未涉足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相关项目。未来,公司拟围绕基建主业,通过并购、收购与主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等方式,重点围绕“补资质短板、补区域短板、补产业短板”的需求,一是健全产业链,继续延伸施工主业上下游领域,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结合公司经营计划,寻求薄弱业务地区合作与业绩突破;三是聚焦行业内关键环节,在新基建、新技术等领域创造入局机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浙江交科称,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情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在合理水平,银行授信额度充足。为更好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将根据战略规划、市场环境及实际需求变化实施合理的投融资计划,从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审读:汪蓓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小聚
00:55
“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举行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9月29日,“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市民广场举行, 该系列活动是宝安区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文化品牌,也是2025年宝安区卫生健康10大便民行动之一,以“岐黄有术 健康有我”为核心理念,以“时令养生”为主题,将专业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可玩、可学、可带走的趣味体验。#读特小记者#
库坑社区“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亲邻共治项目圆满落幕, 居民共享暖心服务 (通讯员:刘子达)近日,库坑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 亲邻共治实践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活动。项目聚焦 “住有宜居”,通过 12 场特色活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48 人次,有效拉近邻里距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项目围绕居民实际需求设计四大核心内容: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组建起社区志愿队伍,通过专业培训,为社区服务注入新力量;志愿者应急急救培训教授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实用技能,提升社区应急保障能力;10 场 “邻相聚,趣味浓” 微课堂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手工、亲子绘本共读、长者健康讲座、端午包粽、中秋做月饼等活动,让不同群体在互动中增进感情;社区日常服务则持续收集民意、宣传政策,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居民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让大家从 “陌生人” 变成 “邻里友”。下一步,库坑社区将总结项目经验,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格局。
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成功举办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 9月27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梅林街道指导,翰岭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石榴抱月圆 翰岭融情暖"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活动在这里温情上演。作为梅林街道百千万工程——籽籽同心·幸福翰岭系列活动的一环,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文化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中秋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完活动情况与到场领导后,翰岭社区第一书记肖秋成发表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始。 活动在社区老年协会带来的欢腾热烈的腰鼓表演中正式开始,铿锵的鼓点敲出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随后,新疆舞《绽放》将民族团结之花的绽放舞出别样风采;电吹管与葫芦丝合奏的红歌联奏,以悠扬的旋律唤起红色记忆,展现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一首儿童合唱唱出祖国未来花朵们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交谊舞《北风吹》与典雅端庄的羌族民族服饰走秀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人至深的诗朗诵《翰岭邻里情》表演后,一首大合唱《共和国之恋》为演出完美收尾。八个各具特色的节目,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与社区各族人民的家族国情怀。 活动现场设置的民族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参与,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制作民族侗鼓和中秋灯笼,在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收获感满满。 互动游戏区更是人气爆棚,民民们纷纷在“民族团结宣言墙”上留下自己的“宣言”,投壶和月饼套圈等互动游戏区也欢声笑语不断。居民们通过趣味游戏不仅收获了欢乐,更增进了邻里情谊。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居民携手参与游戏,互相加油鼓劲,生动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是社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传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