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央视网
炎炎夏日,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出行变得尤为艰难,尤其是对依赖网约车的乘客而言,狭小的车内空间若缺乏空调,无异于在“蒸笼”中煎熬。然而,近期网约车司机与乘客之间因“空调费”引发的争议却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暴露出网约车行业在利益分配、成本分担上不平衡、不公平和服务标准设定上不明确以及劳动者相关权益保护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
网约车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空调费”之争,其根源并非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平台抽成机制不合理、服务标准不明确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据多位司机反映,开空调每天至少增加20元的油费,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本就面临过高平台抽成和运营成本压力的司机而言,这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负担。由此导致一部分网约司机选择不开空调,虽然这样做可以节省费用,但这也无疑牺牲了乘客的舒适体验。
面对这一困境,有专家提出应当由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共同分担空调费用。这种貌似公允的提议,其实是各打三十大板,并不公平。从受益、责任与能力等各方面考量,在消弭“空调费”争议问题上,网约车平台作为连接供需两端的核心中介,应当主动承担起更多的企业与社会责任,而不是仅仅扮演一个抽成者的角色。
首先,“空调费”之争,引爆点常常在于价格不透明。网约车平台应制定公开透明的指导价格,明确空调服务是否包含在基础车费内,或如何合理收取额外费用。只有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消除乘客与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少因费用问题而产生的纠纷。
其次,网约车应当通过优化抽成机制,降低对司机的抽成比例,以保证司机在维持自身合理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提供基本的服务质量。高温天气下,空调是乘客和司机的基本需求,如果因为平台的高抽成导致司机无法开启空调,那么这将严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也会对司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影响到网约车的行驶安全。
此外,网约车平台还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网约车司机高温补贴的发放。在高温天气下坚持工作的司机,理应得到应有的补贴和奖励,以平衡其运营成本,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不受影响。这不仅是对司机辛勤付出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合法劳动权益的切实保障。
再就是,网约车平台还可以利用技术优势,优化调度系统,减少司机空驶率,间接提升司机的收入水平,从而减轻他们在提供基本服务上的经济顾虑。与此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为司机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从业环境,也是平台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而言之,作为连接司机和乘客的桥梁,也是网约车行业的组织者和受益者,网约车平台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优化抽成机制、制定公开透明的定价标准、保障司机合法权益等措施,增进司乘相互理解,减少司乘矛盾与摩擦,从根本上消弭“空调费”之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也惟其如此,网约车行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与支持。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